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优化判定标准,让儿童票实至名归

近日,上海环球港主题乐园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余女士因妹妹穿鞋身高超过1.4米,被认定不满足儿童票购买条件,而余女士本人凭借学生证,却能购买195元的大学生优惠票。这再次将儿童票判定标准——“究竟该看身高还是看年龄”推上舆论风口浪尖。记者采访多名消费者发现,当前国内儿童票判定标准不一,不少家长感到困惑和不解。(见8月9日《法治日报》)

儿童票依据的争议由来已久。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年龄”被作为判定是否能享受儿童票待遇的唯一标准,并在实务中采取“年龄+身高”的查验机制,既简便又兼顾公平。然而,一些机构仍抱守着“唯身高”的陈旧标准。这背后既有管理上的惯性依赖,也有利益算计的考量,实则损害了儿童的合法权益,违背了儿童票的制度初衷。

从法律层面看,2020年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应享受的优惠,但未对儿童票的具体收费标准和判定方式作出硬性统一规定,这导致相关场所在执行中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儿童票认定标准混乱的局面。

从现实情况看,儿童票的判定标准以“年龄”为主、“身高”为辅的方向是大势所趋。目前,大多数场景已形成“年龄标准”和“年龄+身高”的双轨评判机制,在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同时,平衡市场的价值规律及经营者权益保障原则。

此番事件的发生,提示我们这一趋势照进现实时,也会有一定迟滞性,因此,为保障儿童福利的公平,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通行准则的构建。比如,硬性规定针对消费领域的儿童服务,除年龄外不得附加任何条件,以保证消费权益公平;在公共服务中,必须以年龄作为优惠的唯一标准。

消除儿童票的“身高限定”,保障儿童福利公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期待相关方面加快让儿童票“唯年龄”成为通行准则的脚步,让每个适龄的孩子都能拥有更加公平、友好的成长环境,无障碍地享受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红利。(木须虫)

[责任编辑:刘晓君]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