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充“植”增“绿”锁风沙   ——科右中旗奋力书写科尔沁沙地治理新篇章

四月,当春风拂过岭上兴安腹地,科右中旗正式吹响科尔沁沙地治理开工号角,拉开全年防沙治沙、国土绿化序幕。

连日来,在北纬47度沿线处处可见锁黄沙、植新绿的繁忙景象。从好腰苏木镇花灯嘎查5000亩半流动沙丘地带到高力板镇恢复疏林草原示范区,从巴彦淖尔苏木贵力斯台嘎查光伏治沙项目区到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文冠果基地……六大治理现场人潮涌动如火如荼。

“灭黄”“治白”“增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风沙作抗争、向盐碱地要良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日升月落间,躬身治沙的科右中旗人在追青逐绿锁沙海的路上从未止步,始终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国之大者”的初心与担当。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林湖  张振华 摄

回首来时路,道阻且长

科右中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八百里瀚海”——科尔沁沙地锁边地带,肩负着阻击科尔沁沙地治理边缘区域向外蔓延的重要使命。

从前,它有两个后缀,一个是草原,一个是沙地。最早是草原,有水有草,是自然赋予的世外桃源。后来,大量垦荒者潮涌而入,人进草退,沙逼人走,满目荒凉。

“种一片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在科右中旗,上了年纪的农牧民都有一段挥之不去关于风沙的苦涩记忆。

“只要睁开眼,窗缝中、头发上、鼻孔里,到处都是沙子。”谈及过往,高力板镇赛罕道卜嘎查党支部书记王双柱仍心有余悸。

“风沙大,种苗也不成。头天种进去,第二天就被吹走了。连天风沙,经年无收。”回忆起曾经种种情景,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农牧民布仁特古斯一说三叹。

工人正在铺设沙障  赵斌  摄

黄沙步步紧逼,恶劣的自然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贫穷落后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

拯救沙区刻不容缓!保护百姓刻不容缓!固沙造林刻不容缓!一定要把“生态”鲜明地写在科右中旗转型发展的名片上!

科右中旗治沙征程,由此起笔。

战风斗沙,绿色涅槃

科右中旗作为牧业旗,由于牲畜数量居高不下,加之经年累月的放牧,当地畜牧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对生态环境造成空前压力。

2012年,正苦于无计可施的科右中旗等来了转机——全国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科右中旗以此为依托,创新“封造结合”模式,在过去治沙的基础上,填平补齐,完善体系,终于在国道111线两侧筑起一条长189公里、宽100米的防护林带。同年,北疆生态绿化长廊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相继落地科右中旗,当年科右中旗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5.4%,被风沙侵害已久的沙区百姓终于等来了黎明、盼来了曙光。

“中国魔方”草方格构筑起绿色屏障 记者 毕力格 摄

2017年,急于进一步阻止沙化面积扩展的科右中旗乘胜追击,“采取最坚决的态度、实行最严格的制度,禁牧、禁垦、禁伐。”“三禁”之下,草原增绿、牧业增效,退化现象明显减少,这一步科右中旗走得很扎实。

2017年5月,科右中旗林业局(现科右中旗林业和草原局)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当消息从北京传来,科右中旗治沙群体满是欢腾。

“这是为治沙人打气,更是为科右中旗人打气。”时任科右中旗林业局造林股股长罗春梅激动地说道。同年,罗春梅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时至今日,罗春梅在造林岗位上已耕耘23个年头。

在吾地吾乡,镌刻绿色奇迹

2019年,是科右中旗治沙征程中最为醒目的一年,这一年,中央宣传部定点帮扶科右中旗。

贫也生态,兴也生态。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把治沙、植绿和治穷结合起来,经过实地调研走访,中宣部为科右中旗锚定这一绿色发展之路。

沿着这条路径,在中宣部协调下,“蚂蚁森林”防沙治沙项目覆盖科右中旗7个苏木镇、3个国有林场,共完成柠条、沙棘栽植面积2.85万亩。

眼下,在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1500亩沙棘林果实缀满枝头,昔日“满天飞黄沙、遍地不生绿”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华能高力板“风光储”一体化治沙100MW光伏发电项目现场      白俊华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今年2月19日,科右中旗召开誓师大会,正式打响科尔沁沙地治理第一枪。

“科右中旗所在的兴安盟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地,位于科尔沁沙地锁边区,我们肩负着科尔沁沙地治理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肩负着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神圣使命,绝不让沙进绿退。这里沙地和盐碱地相伴而生,治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反复性强,极其顽固,广大牧民称之为‘科尔沁草原上的牛皮癣’,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科右中旗采取科技治理、群众治理、效益治理、社会治理、帮扶单位治理,动员全社会参与,让人民群众在治理过程中增收,在治理过程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从‘让我治理’变成‘我要治理’,形成浩浩荡荡的群众战役,坚决治理好这草原上的‘牛皮癣’,为治理科尔沁沙地提供‘兴安方案’贡献‘兴安智慧’形成‘兴安模式’。”科右中旗委副书记、旗长王海英介绍说。

科右中旗4000平方米欧李大棚育苗培育基地 王昊宇 摄

为实现全域“灭黄”“治白”“增绿”,科右中旗因地制宜划分六大战区,并针对地质特点、发展前景制定五种治理模式。截至目前,科右中旗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从2017年的17.64%和35.17%提高到18.54%和76.77%,基本形成自然保护地与天然灌木林和草原为主体框架的生态安全屏障,腹地绿色版图正在持续不断扩张。

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

日前,在好腰苏木镇花灯嘎查半流动沙丘地带,汇集林草专家、干部职工、农牧民代表1200余人,拖拉机、整地机、播种机、补播机、草原高速条播机、数字指挥车等创新型机械百余台,在1200余亩裸露沙地处栽种了14万株柠条,点点新绿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同样,在包含恢复疏林草原示范区和文冠果樟子松混交林种植区的高力板沙地治理现场,各种装备也是齐亮相,来回穿梭于10847亩沙地之间;在巴彦淖尔苏木贵力斯台嘎查沙地治理区,工人们也在忙着进行地段整理、打点挖穴、卸光伏桩、勘探地层承载力,中广核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开展;在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集中治理区,13145亩沙化区已全部开工,主要种植品种为锦鸡儿和牧草。4月15日,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兴安盟科右中旗“南三苏木”治理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活动将在这三个现场同步启动。

科右中旗文冠果迎风而立 记者 毕力格 摄

清明节前夕,东方白鹳、白鹤、青头潜鸭、大鸨,雁鸭等3万余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抵达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春天的科右中旗带来无限生机。

这样的画面已不止一次出现在这里,自两年前候鸟来做客,科右中旗便多了一份牵挂。他们要留住这些候鸟,为它们提供最适宜的栖息环境,让这里成为它们永远的家。据悉,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共监测到鸟类65种190277只,数量为5年前的9.5倍。

“在实施科尔沁沙地治理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锚定全旗402万亩沙地治理任务,按照先攻克难点、再全面铺开、最后巩固提升的步骤,分年度推进治理任务。2024年,采取‘灌木+’模式,治理全部5.9万亩裸露沙化地,实现‘绿中无黄’目标,采取‘光伏+’和打造实验基地的模式,治理盐碱地4251亩;2025年至2027年,完成全部防沙治沙项目;2028年至2030年,对已实施项目进行查缺补漏、巩固提升,并做好后期管护。我们还将采取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嘎查集体治沙、联合体治沙等多种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民受益的浓厚氛围。总之,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坚决实施好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科右中旗贡献。”科右中旗委书记蔡宝军说。(作者:周丹丹)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