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擦亮生态底色 奋力书写科右中旗沙化治理新篇章

科右中旗文冠果迎风而立。毕力格 摄

作为祖国的北大门,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林湖。张振华 摄

在内蒙古,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探索中各有高招。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功能定位,摸索出了以路治沙、锁边治沙等各具特色的鲜活经验,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用各具特点的创新实践豪迈地书写在北疆大地上。

穿行在兴安盟科右中旗,一片片樟子松、沙棘、柠条郁郁葱葱,牢牢锁住脚下黄沙;一群群牛羊进了棚圈,富民产业既治沙又致富;一群群飞鸟、野鸭在这里游弋、嬉戏,尽情展示生态之美和勃勃生机。

华能高力板“风光储”一体化治沙100MW光伏发电项目现场。 白俊华 摄

多年以来,科右中旗积极行动,在内蒙古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创新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曾经,这里森林覆盖率仅有17.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湖干涸消失,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成为制约科右中旗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时光荏苒,如今,科右中旗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18.54%和76.77%。“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发展思路落地生根,绿色,已成为科右中旗今天的主色调。

“中国魔方”草方格构筑起绿色屏障。毕力格 摄

刻不容缓 沙化治理主战场

科右中旗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端,面积15613平方公里,虽然所占面积只是科尔沁沙地很小的一部分,却是科尔沁沙地治理的缓冲之地、敏感之地、攻坚之地,是兴安盟沙化治理的主战场,是全域治理歼灭战的重中之重。

“只要睁开眼,窗缝中、头发上、鼻孔里,到处都是沙。”谈及过往,高力板镇赛罕道卜嘎查党支部书记王双柱仍感慨万千。

“风沙大,种苗也不成。头天种进去,第二天就被吹走了。连天风沙,经年无收。”回忆起曾经种种情景,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牧民布仁特古斯一说三叹。

“只要有一点风就是天黄地黄,水泥路常常被沙子掩埋,有时车都走不了。不斩除沙根,生活哪有奔头?”高力板镇赛罕道卜嘎查的牧民敖维山说。

天合科右中旗150MWp光伏储能综合治沙项目现场。 苏日嘎拉图 摄

沙地犹如一把利刃,直插科右中旗,蚕食着公路,吞噬着耕地,无情驱赶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黄沙步步紧逼,日益嚣张,贫瘠的“灰帽子”仿佛成为了科右中旗人头顶抹不去的阴霾。

“面对黄沙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人和自然的关系该怎样处理?”他们无数次问自己。

最终——“治沙,刻不容缓!”“黄沙是厉害,可我们也不怕,无论如何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一条活路。”“一定要把‘生态’鲜明地写在科右中旗转型发展的名片上!”

就这样,科右中旗人开始执笔在这片充满乡愁的土地上书写防沙治沙的诗行。

步步为营 沙退绿进解难题

“地上不长草,牛羊吃不饱,草种在沙地上不久就会被风吹跑,流沙很难固定,刚开始真的无从下手。”谈起治沙之路,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牧民白吉林白乙拉满是感慨。

科右中旗4000平方米欧李大棚育苗基地。王昊宇 摄

治沙之路还没开始就遇到了难题,这可如何是好?

原来,科右中旗作为兴安盟的牧业旗,经年累月的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

“只有采取最坚决的态度、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才能阻止沙化面积进一步扩展。”科右中旗痛定思痛,下决心实施“禁牧、禁垦、禁伐”,终于成功地迈出了治沙征途的第一步。

“小的时候,家里就开始养牛,过去都是放牧,不仅生态破坏了,挣得也不多。”走进巴彦茫哈苏木葛根敖日都嘎查宝音图家的牛棚,映入眼帘的牛个个膘肥体壮。随着“三禁”政策的实施,宝音图积极转变生产理念,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加快肉牛改良,规模从几头发展到了200多头,经济收入更是翻番式增长。

“三禁”之下草原增绿、牧业增效,草场退化现象明显减少,这一步走得很扎实。但防止退化不是关键要义,恢复生态才是长久之计。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风沙作抗争、向盐碱地要良田……

成功迈出第一步后,科右中旗的治沙之路也日渐光明。于是一片片樟子松、沙棘、柠条深深地扎根在北纬47度,牢牢地锁住了脚下的黄沙。

眼下,在高力板镇赛罕道卜嘎查蚂蚁森林项目区,不时传来阵阵不同的鸟叫声,散着绿叶、结出籽粒的柠条在一片片沙坨地上随风摇曳,柠条周围野草丛生,显露出勃勃生机,4年前在风口沙地上种植的3780亩柠条,成活率已超过90%。

“柠条栽植时只有40公分,现在最高的小树苗已经长到了近2米。从风沙肆虐到绿意盎然,我们的生态正在逐渐恢复到往日的模样。”护林员苏雅拉图欣慰地说。

“这一眼望不到边的树都是我们种的。” 高力板镇赛罕道卜嘎查农民代桂香指着展板上的植树照片自豪地说,“当时我们戴着头纱和口罩,白天黑夜地栽苗,没用1个月就种上了3700多亩的柠条。”

农牧民亲手种下的“希望”真的为家乡筑起了生态屏障。据航拍影像显示,近些年来,科右中旗一直在发生变化,从光秃秃、黄斑斑,到绿莹莹、郁葱葱,这里的沙地真的变成了绿洲。

把脉问诊 “科学处方”为依托

“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留下的嘱托。

近年来,科右中旗积极融入“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清洁能源项目落地建设,有序发展以“风光储”互补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让绿色能源产业为防沙治沙工作把脉问诊。

“我们嘎查以前都是沙地和盐碱地,自从华能高力板风电场来了以后,种树种草,沙尘少了,生态也越来越好了。”谈起如今的变化,高力板镇道兰毛杜嘎查农民韩根柱连连称赞。

“在光伏场区内种植各类防风固沙植物,能够最大限度恢复植被覆盖率。不仅如此,地表植被的生长也有助于地表的固沙保水。”华能高力板风电场场长助理刘文强介绍说。

这一模式可谓摸准了防沙治沙的“脉”,开出了科技的“方”。

“你可别小瞧这个小格子,它不仅可以起到固沙的作用,还可以保护新栽植幼苗的成活率。”在好腰苏木镇花灯嘎查5000亩半流动沙丘地带,工人们正在林草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划线、开沟、铺草、压沙,干劲十足。

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沙丘上,3米见方的草方格沙障纵横交错,犹如排列整齐的“魔方”覆盖在沙丘上,构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这种草方格技术又被称为“中国魔方”。在容易流动的沙丘上用麦草、秸秆、小树枝等材料,扎成一定距离见方的格子,以固定“沙龙”,削弱风力侵蚀。这项技术的到来让科右中旗治沙工作实现了从人力手工到机械化的革新。

眼下,在科技良方的指引下,科右中旗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从2017年的17.64%和35.17%提高到18.54%和76.77%,基本形成自然保护地与天然灌木林和草原为主体框架的生态安全屏障。

科右中旗全力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毕力格 摄

擦亮底色 打好沙地歼灭战

沙海“淘金”、林下“掘金”,丰富的生态资源正成为科右中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最优底色。

在额木庭高勒苏木查干宝浩嘎查,一排排新栽种的文冠果树苗错落有致,正在为大地披绿衣。

“栽这个文冠果每天能挣150块钱,而且对嘎查生态有好处,以前下雨,水大了就会冲毁田地,栽上树就能保护我们这里的水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查干宝浩嘎查农民王玉胜高兴地说。

“栽植的3800亩文冠果大约有20万株,3至5年之后,就能出效益,每棵树最少有两块钱纯收入,促进我们嘎查集体经济增收预计最低40万。”查干宝浩嘎查党支部书记包照日格图说。

“文冠果是木本油料树种,它既是防风固沙的先锋生态树种,又是种植效益非常好的经济树种,种植文冠果不仅对绿化荒山、涵养水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经济收入十分可观。”科右中旗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伍山说。今年4月份伊始,巴彦呼舒镇、杜尔基镇、吐列毛杜镇等7个苏木镇纷纷开始种植文冠果树苗。

走进义和塔拉林场阿如纳绿色果品深加工车间,兴安钙果1号欧李正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大市场。

“今年300亩欧李产量达30万斤,按1斤市场价2元,经济效益可达到60万元。”义和塔拉林场副场长吴新胜介绍说。

从退耕还林到栽种经济林木,从开拓市场到带动就业,科右中旗坚持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让绿水青山直通金山银山。

“2021年来,科右中旗通过造林、种草等综合措施,治理沙化土地35万亩,但仍有258万亩沙化土地需要治理和372万亩需要巩固提升,任务十分艰巨。”科右中旗委书记蔡宝军表示,接下来,科右中旗将按照先攻克难点、再全面铺开、最后巩固提升的步骤,分年度推进治理任务,围绕谋划的“1线、2区、3带、4禁、5投入”的系统作战思路,实现区域沙化土地治理全覆盖,确保“真歼灭、率先歼灭、高质量歼灭”。

行至半山不止步,船到中流当奋楫。下一步,科右中旗将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全力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力争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文/周丹丹 王福会

[责任编辑:石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