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减负错了吗?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大讨论

第四篇

学生作业应“下保底,上不封顶”

北京一小学语文老师 牧童

在北京,人们经常吃的早点有油条和馄饨,炸油条时需要用长筷子将油条从热油锅中夹出,而包馄饨的时候往往用短勺子。使用工具的长短要看最终的目的,同样,学习时间的长短要看最终的掌握情况。

给学生减负已呼喊多年,近日南方某省用时间作为衡量负担的标准成为讨论热点。人们似乎将完成作业视为学习的目标,而忽视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学会”或“掌握”,完成作业任务不过是学习的必要过程之一,用行政命令控制作业时长与现实脱离。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给学生布置作业应遵循“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拿语文来举例,“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这是底线标准。除了那些由于健康等原因确实不能达到的孩子外,绝大部分学生是应该达到这一标准的,如此一来才可保证全民达成基本语文素养,并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必要基础。这个底线不可突破、不容突破。

小学中、低年级处在识字写字的最初阶段,学生尚不具备自我管控和自我检测能力,必要的抄抄写写,既是训练书写的需要,又是学生识记文字、积累语言的必要途径。在这个年龄段的抄写型的重复任务不仅应该有,而且必须有。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同样一份学习内容,因为学生的能力、习惯差异极大,学生学会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在让学生做完最基本的作业之后,应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留出可选择性的学习任务。这种可选择性的练习任务应该是充满创造性、实践性和思维含量的任务。这种可选择的任务可以鼓励学生完成,但是并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达到。

第五篇

孩子考了99分,我很焦虑!

北京一名一年级学生家长

有一天放学,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带回来两张期中考试测试卷。接过卷子,数学100分,语文99分,我很开心,肯定并称赞了她。然而,伴随着老师发在家长群里的一张双百分学生合照,焦虑袭击了我:班里43名孩子,得双百的就有36名。

回想孩子上小学两个月来,最深的感受是,她无忧无虑的童年一去不复返:语数外3门课程,就像3座大山,吞噬了女儿开心快乐、尽情玩耍的时间。

女儿语文课的老师有20多年教龄,是班主任,既负责又严厉。我和先生每天都绷着神经,下午接孩子回家赶紧看群里老师留的作业,然后陪孩子逐条完成:陪阅读、听背诵、盯抄写拼音、指导练字晒作业。

最让人无奈的是每天的练字晒作业。老师对每位孩子晒的作业都进行细心指导,一撇一捺是否标准,上下左右距离是否到位,都一一私下点评提示。老师批改作业更是认真:“优A”“优B”“优C”“良A”“良B”“良C”。

我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当每一次翻看孩子的练习册,看到一页又一页“良”级批示时;看到其他孩子晒在群里规范而整洁的字迹,自己孩子来回擦写五六遍依然不满意时;因为一次疏忽,没有及时晒作业,孩子没有拿到小奖品沮丧回家时,作为母亲,内心是焦灼而悲伤的。

数学课也让我揪心万分。刚入学的一个数学口算测试,5分钟100道题(5以内加减法),女儿得了64分,尽管准确率是百分百,满分的有20多个孩子。老师随后发了练习题,让家长每天放学陪孩子练习,我和先生一起上,一个“监考”,一个“陪考”,训练了大概1个月,女儿拿回1张得了84分的测试卷,我感到丝丝安慰。然后,继续强化训练,99分,100分……想到没有尽头的督促和陪练,我和先生感到头都大了。

英语课也不省心。女儿原来一直读的是双语幼儿园,每天有跟班外教,我原以为她的英语有基础,应该比较省心。但上小学后发现,事情远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英语课,课程安排得不多,老师除了课堂简单教授,课下需要按照提供的一款App复习,然后打卡作业。前不久,女儿英语期中小测试不过关,有的文章读得不熟练,先生被孩子英语老师网上“约谈”。老师很严肃且正式地提醒了先生:英语课不能只靠课堂几十分钟讲解,如果家长平时不陪孩子复习,孩子将跟不上班级进度。

如何提高孩子成绩?我们决定询问并求助几位成绩好的孩子的家长。

通过了解,我发现班里成绩好的孩子大部分上过幼小衔接课,现在的课程基本都已经系统学过。其中有一位家长向我建议,尽快给孩子报课外班,把语数外3门课都报上。因为报班,上四年级的大女儿基本每学期都是语文数学双百,英语测试优秀。

我开始陷入深深的反思:我崇尚的“快乐童年”的理念是否正确?是否当初应该跟一些父母一样,把孩子早一年送到幼小衔接班,早点开始一年级的课程?亲身体验后,我开始想,如果早点接触,是否有利的方面也很多,孩子除了很快适应学习的习惯,还能在每次出色的考试成绩中,找到更多自信?这样的认识和想法,让我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果断送孩子去学前教育班,这样,是否这两个月遇到的情况都会避免?

第六篇

作业越来越多,自由越来越少

广东一位高中老师

我是一位高中老师,在高中阶段,基于高考和家长社会等各方压力,减负并不现实,基本是不被提及的。这两个字,在参加孩子小学家长会、在媒体报道中倒是常听常见。减负,更多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而言。

我的小学:不可谓不多的作业,却有不少自由支配时间

我出生在广东一个沿海城市,1986年就读于市重点小学。

现在想起来,当年的作业真不可谓不多:一年级时学拼音,必须反复抄写,新学的字加上注音一般抄写10次组两个词;二年级时语文作业每天要抄写的生字与课文有1000多字;六年级临近小升初,隔天下午最后一节考试,每天放学回家都是华灯初上。记得五年级有一次放3天假,3科老师轮流布置作业,我们一边抄一边气得想哭,却又无可奈何。能够出去玩的美好期待落空,3天都要关在家做作业的愤懑,那场面那感觉现在想起,依然近在昨日。

平心而论,小学作业真多。但是当年的我并不会不快乐。因为没有什么课外班可上,更不需要完成课外班布置的作业,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每天晚上9点能准时上床睡觉。

现在想回来,特别感谢的,是小学低年级机械重复的作业,给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拼音,汉字,诗歌,抄写背诵,学过便不会混淆不会忘记。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可以看电视、看书,甚至发呆。

孩子的小学:不是负担的学校作业,忙碌的孩子被裹挟的我

现在,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他们就读于广州某重点小学。1周有3天下午4:10放学,2天下午3:20放学;体育、音乐、美术、科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外教课全部开齐。

对低年级孩子而言,作业不是负担。儿子一年级学拼音学汉字,作业是每个抄3遍。数学是抄写数字,口算,英语则是听读跟读课文。一般不出1个小时可以做完。即便到了中高年级,大概1个多小时也可以做完。我的女儿,就读于同一个学校,一年级作业和哥哥差不多。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我发现孩子拼音容易混淆写错,字学过也经常想不起来。

女儿二年级,“减负三十条”颁布,我发现每个科目的书面作业都没有带回家。孩子回家只有朗读与阅读的作业,家里其乐融融。“作业”哪里去了?不能带回家,那么只能堂上完成。

过了不到一周母慈子孝的生活后,首先家长慌了。因为这意味着老师要拿出上课的一半时间让学生在堂上写作业。老师讲课的时间压缩了一半,要么讲得快,要么讲得少,怎么保证孩子掌握好知识?在经历了半个学期的努力后,在各种压力下,老师们放弃了原来的坚持。作业重新发回来,让孩子回家做。我们又过起检查督促作业的生活,但是心却是安定的。

与我当年不同的是,大城市里各种课外班很多。我的孩子和他的同学们,多数报了两三科。孩子们上的每个班都会布置作业,这些作业难度不低,占了孩子相当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数学、英语的各种竞赛考试以及考前突击培训,使本已忙碌的家长孩子身上,又多了一些任务。

在“减负三十条”中专门有一部分谈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但是落实究竟如何?据我观察,机构除了把每天结课时间提前到八点半,收费还在上调外,似乎没有别的变化。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发现我的学生一届比一届的阅读量少。在小学与初中阶段,课内学业并不很繁重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多点阅读?他们说,我要去上课。我有很多作业。我没有时间。

作为小学孩子的家长,我现在能做的,是努力地不被焦虑的氛围感染,坚定自己孩子发展的方向,即使我们经常约不到同学一起出来玩,也要周末带着他们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还有,多阅读。(采访组稿:郑天虹、蒋芳、杨思琪、赵叶苹、廖君、王自强)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