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农牧业 > 正文

内蒙古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 奋力推动由传统农牧业大市向现代农牧业强市迈进

2023年,巴彦淖尔市将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指示精神和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锚定建设“四个区”“两个基地”“四个集群”的目标定位,高标准实施强农惠农“九大工程”,全力推进“8个100”建设,奋力推动巴彦淖尔由传统农牧业大市向现代农牧业强市迈进。

——“五化”协同让农牧业强起来

规模化上抓好地力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设施农牧业建设。借助整灌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和水肥一体化各100万亩,大破大立、因地制宜、整片推进,为“一村一田、一乡一业”夯实基础;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为契机,千方百计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粮食种植任务,不断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力争小麦种植面积恢复到100万亩以上。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牧业,培育扶持增收效果显著的市级以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各100个。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同步发展预制菜、供港菜、腌制菜,新改扩建设施农牧业园区(规模化养殖场)100个,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00个。

标准化上从科技创新、种子研发、标准化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寻找突破点。聚焦肉羊、小麦、向日葵等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积极推进产学研用互促互融。盘活用好种质基因库,支持企业加大良种选育推广力度,提高种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优化品种、增强种业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选择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全过程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把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做成“拳头产品”、形成“当家产业”。

产业化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奶业、肉羊、羊绒、肉牛、向日葵、小麦6条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做精做强奶业、肉羊、向日葵、玉米四个百亿级产业,抓好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和西部绒山羊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推动“三羊”产业规模化、集中化、绿色化发展,把“三羊”资源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各级大型精品展会平台,以“天赋河套”、“陕坝味道”等区域公用品牌展销推介为重点,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

智能化上充分发挥园区和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打造15个市级现代农牧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抓好100个县级科技园区建设,每个旗县区再建设1-2个智慧农牧园区试点,全力推动园区建设“农高区化”。把成熟的模式应用到农牧业生产中,逐步实现全过程监控、智能化感知、精准化管理。持续加大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力度,研发推广适合我市地形地貌、耕作条件的数字化智能化农牧业机械。      社会化上健全覆盖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新增社会化服务面积100万亩,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支持力度,为农牧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统购统销、疫病防控等服务,提升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落细落实价格补贴、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各项激励保障政策,广泛调动农牧民生产积极性,为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有力保障,稳定农牧民收益。

——综合施策让农牧区美起来

一是兜好底。发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的预警响应作用,推动防返贫帮扶政策和农牧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把该由政策兜底帮扶的脱贫人口与通过正常帮扶有能力稳定脱贫的人口分类管理,实现精准施策、精准扶持,确保纳入监测体系的2164户不出现返贫。

二是布好局。科学研判人口老龄化严重、土地流转规模大的村庄未来发展趋势,逐步把人口集聚在人气旺、基础条件好的中心村和集镇,结合创建“十强镇、百强村、千强户”,集中资源打造中心镇、特色村,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三是塑好形。对计划重点建设的村镇,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重点在养老、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健全完善乡村水电路气网讯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牧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四是铸好魂。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推广“红黑榜”“积分制”等约束性措施,有效激发农牧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强化普法教育,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多措并举让农牧民富起来

一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营净收入。借助有机蔬菜、驼(马)产业、道地中草药等新型特色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以特增收。改变以往大水大肥、散放散养的种养方式,扎实开展“四控”行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打造“面源污染”治理示范点100个,提升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耕体验、民宿康养等“农牧业+”新业态,把农村变成田园、公园和景区,让农文旅融合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二是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工资性收入。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利用好鲜农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培育高素质农民1500人以上,帮助农牧民提升就业技能、提高打工收入。做好农牧民就地转移就业,引导其到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种养殖基地打工增加收入;研究改变涉农项目的用工方式,尽可能让当地农牧民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就地就近打工增加收入。

三是通过改进发放方式用好转移净收入。改进普惠性补贴发放方式,把发放过程作为教育引导、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使农牧民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将涉农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培优扶强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解决农牧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努力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让好项目充分释放出政策效应和经济效益。

四是通过深化改革增加财产净收入。研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新增的土地、空心村整理的土地,交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经营,提高村集体经济反哺带动农牧民增收的能力。对撤并后的村组建设用地、长期闲置宅基地进行整合复垦,腾退出用地指标进行交易,所得收入用于补偿农牧民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内蒙古农牧厅)

[责任编辑: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