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农牧业 > 正文

巴彦淖尔:努力建设黄河流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农牧业是巴彦淖尔市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提升河套灌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是我们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巴彦淖尔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提出,巴彦淖尔市要加快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建设黄河流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黄金种植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黄河横贯而过。独特的农牧业资源禀赋造就了有口皆碑的优质农畜产品。我们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提升现代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水平,最终实现建设黄河流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的目标。

加强生态治理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巴彦淖尔绿色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而绿色发展又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治本之策,只有两者统筹推进,才能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同步推进乌兰布和沙漠、乌拉特草原、乌拉山等生态治理修复,加大盐碱地改良力度,一场点源、面源、内源综合治理战役在乌梁素海流域全面打响。

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总投资56.78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加快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中国—以色列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积极探索防沙治沙与光伏发电、沙草产业、蒙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治理模式;在城镇和工业园区,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工程,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到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全收集、全处理;在河套灌区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大行动,引导企业和农民绿色生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湖区周边,全面开展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在乌梁素海湖区,开展内源治理,实施生态补水、入海前湿地净化、网格水道、芦苇加工转化等工程,促进水体循环。

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乌梁素海水质整体达到五类,局部达到四类,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乌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国家“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

如今的巴彦淖尔,以生态理念谋篇布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渐成“标配”,优质农畜产品绿色根基越夯越实。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

黄河流经巴彦淖尔345公里,滋养着1300多万亩耕地,造就了“塞上粮仓”河套平原。但是,土地质量的不平衡,成为制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市全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为建设黄河流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市创新制定了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意见、三办法”,即《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意见》和《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实施办法》《巴彦淖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办法》《关于推进涉农涉牧资金统筹整合的实施办法》,为项目建设、资金整合、建后运营等提供了组织、政策保障,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全部实行大破大立整治模式,已完成建设的124万亩项目区,实现了“渠沟路林田水电技管”全配套,新增耕地10%左右,森林覆盖率增加了4%~7%。委托清华大学和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484万亩盐碱化耕地“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规划》,在全国率先开展盐碱地治理集成技术比对并进行推广应用。近两年累计完成盐碱地改良20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节水、增地、增产、增效等一系列成效,使得全市粮食单产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渠系水利用系数和耕地质量等级均有所提升,大大提升了土地产出率。

打造种业“芯片”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国内最大的葵花研究机构——三瑞农科向日葵技术研究院2020年自主研发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国食葵播种面积的31%以上。

世界葵花看中国,中国葵花看河套。我市年种植向日葵400多万亩,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全国70%以上的向日葵从这里集散,向日葵产业发展对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尤为重要。

近年来,三瑞农科公司加大科研力度,引领了中国向日葵品种杂交化和品质化两次技术革命,目前已成长为中国向日葵种子行业的领军企业,彻底打败了统治市场多年的“洋种子”。董事长张永平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向日葵产业从源头到终端的高标准布局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种子研发、基地种植、流通贸易、生产加工到文旅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巴彦淖尔市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向日葵科技研发中心和产业辐射中心。”

在小麦种子研发方面,近年来,兆丰河套面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合作将常规杂交育种与分子生物技术有效结合,已选育出兆丰5号、巴麦13号等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在自有基地和订单户推广种植。科河种业、西蒙种业等公司也在玉米种子领域持续发力,已经跻身全国种子市场20强行列。

同时,我市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对沿黄湿地有特色的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推广、转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目前,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种子收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入库作物种子、地方特色作物种子20000份,土壤标本6665份,植物标本1000份。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近年来,我市农业科研部门、农业企业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培育农业新品种的力度,为建设黄河流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提供了接续不断的动力。

强化品牌建设

提升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品牌兴则产业兴。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近年来,我市重点培育形成粮油、乳肉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依托产业,培育引进恒丰、中粮、圣牧高科等291家龙头企业,扶持7000多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建立了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农牧民享受到的产业化“红利”逐年增多。

在品牌建设方面,我市建成了国家级标准化实验室和联合质量管理中心,修订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183项。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积极将我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授权企业、名特优新农产品企业和其它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国家追溯平台。目前,我市入驻“国家追溯平台”企业达221家,实现了农产品可追溯。我市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河套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化耕地治理,实现耕地面积和产出能力双提升。高质量建设小麦、向日葵、番茄等为主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高质量建设肉羊、肉牛、乳业、羊绒等优势特色畜产品产业带。加快推进国家农高区获批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提升效益的有效途径,持之以恒做优做强优势特色品牌。加快农牧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牧业防灾减灾、质量安全、农资供应等社会化服务。通过综合施策,加快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在建设黄河流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上持续迈出坚实步伐。

  记者 黄景莲

[责任编辑:王新国]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