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舌尖上的文创”品出青城“文化味儿”

2023年,呼和浩特获评全国首个“蒙餐地标美食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入选全国“年度消费热力城市”。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美食大都会,其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蕴,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多款文创美食产品,因融合了传统与时尚、兼具造型与味道而广受欢迎。

造型别致、奶味十足的“呼和浩特”造型雪糕悄然走红,咖啡连锁企业推出了“蒙式奶茶味咖啡店”,中式糕点店与五塔寺联名推出了“五塔寺饼”等一系列地标糕点……青城餐饮业刮起的民族风,给游客和市民带来更多“舌尖上”的新体验。

勾动味蕾 美食刮起最炫民族风

“真是不敢想象,油乎乎的烧麦竟然能做成这么可爱的蛋糕,还是用笼屉端上来的,太有趣太惊艳了!”“还有这款,印着呼和浩特四个字造型的慕斯蛋糕,简直太酷了,我都舍不得吃。”走进玉泉区大召广场附近的今喜咖啡,这样的惊呼声不绝于耳,这里是呼和浩特新晋的热门餐饮打卡地,其美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舌尖上的文创”。几位90后的品牌主理人,在甜品中融入呼和浩特地标建筑、文化元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今年的春节演出中,《万里茶道万里情》的演出让人印象深刻,人挑驼驼创造出来的商业帝国“大盛魁”更是一代晋商传奇,也是呼和浩特的文化符号之一。正因为这段传奇的历史,让骆驼这个动物也变得更有人情味了。在今喜咖啡的创意产品中,就有一款骆驼造型的慕斯,蛋糕被摆放在条型盘子里,周围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炒米,似乎重现着丝绸之路上驼队出行的场景。

不仅是年轻人喜欢的下午茶在秀出青城建筑、青城印记,老牌的呼市点心更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做出了能够吃的文创,如自治区非遗代表性项目——马家“精点心”,这家老店里就有昭君饼、五塔寺饼、虎符饼等带着浓浓青城建筑特色的中式糕点。这些创意点心以其药食同源的原材料和低糖、低脂的特点,正逐渐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马家“精点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在今年开一个博物馆式的糕点品尝体验店,希望能使游客们身临其境地品味独属于青城的文化味道。

创意满满 大美青城秀色可餐

来到呼和浩特,蒙式餐饮是游客必不可少的打卡项目。除了传统的蒙式餐馆,蒙式下午茶也颇受欢迎,今喜咖啡原创的“安达双杯”便是店里的人气单品,它的口感是咸奶茶的咸味,同时加上炒米作为点缀,“除了这款咖啡以外,烧麦慕斯我们选择了柠檬口味的内馅,里面搭配了青柠丝作为‘葱丝’,与传统烧麦十分形似,不仅让没有体验过羊肉烧麦的游客能够了解呼和浩特烧麦的形态,也给其留下独属于呼和浩特的记忆。”今喜咖啡负责人刘宇翔介绍,店铺还会不定期更换甜品口味,让大家不会产生“味觉疲劳”,使众口“可调”。

同时,年轻游客也很愿意在网络平台推广这些“舌尖上的文创”,在网络平台“抖音”上,就能看到“晒”出的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奶皮子蛋糕和网友们各自认为的最好吃特色店铺。记者看到有网友晒图并评论:“咸奶茶奶皮子蛋糕口感很特别,吃一口仿佛飞到了大草原。”

昭君博物院的昭君雪糕、阿拉坦汗广场的大召门牌雪糕、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小牛雪糕……呼和浩特多个景区结合自身特色推出的文创雪糕纷纷“出圈”。在网络平台“小红书”上有不少游客拿着细节逼真、造型精美的雪糕与首府地标性建筑景点进行有趣“互动”,晒出了打卡照片。来自江苏的游客田亚新表示:“以前是游客和景点地标出现在镜头里,现在是雪糕和景点地标同框,有趣!”近年来,我市多个景点接连推出以自身元素为主导的特色文创雪糕,美食和城市历史文化结合,独特的IP元素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将传统文化融入丝丝冰甜,既保留了文化场所独有的内涵,又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消费服务。

由口入心 品出青城文化味儿

“舌尖上的文创”让人垂涎欲滴,如何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对呼和浩特、内蒙古有更深刻的了解?不少店家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比如,在一些特色餐饮店里,设置有文创售卖区,各盟市图案的冰箱贴、极具民族风特色的书签、印着地标建筑的明信片等等,其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内蒙古多一分了解。

还有的店铺提供拍照服务,游客可以换上传统民族服饰,坐在咖啡店里喝上一杯暖暖的咖啡,同时品味着奶香十足的特色甜品,体验做一天“内蒙古公主”的洒脱惬意。市民刘女士就在看到宣传后专程和闺蜜来到店里打卡拍照,她说:“美食里的多民族文化碰撞让我觉得很新奇,感觉呼和浩特是一个特别开放、特别包容的城市,很为我的家乡自豪!”

这些“舌尖上的文创”,用餐饮人的巧思,融入地标建筑、民族特色,彰显了大家对呼和浩特的热爱,其背后所代表的北疆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同样深入人心。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海荣表示,内蒙古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都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因此在形成和发展中都体现出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辉映的过程。她对记者说:“通过美食所呈现出来的这些文化符号,代表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共有记忆,是一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认同的表现,也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紧密联系的精神密码,能促进内蒙古各族人民心灵相通、凝心聚力。”(记者 王璐 实习记者 若谷)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