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多措并举减证增速 跑出公证便民“加速度”

202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实施意见》(内司发〔2022〕16号),对增强公证便民实效提出34项举措。全区公证行业积极响应,在优化流程、减少证明、提升服务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新进步。

在“可及性”上下功夫,让公证服务在农牧区不缺位

一是从2023年5月起,配合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盟市、旗县公证处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开启委托、声明等13类国内、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事项全区通办,即人民群众和企业可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通过任何一家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事项。通过统一申请材料、审核要点,实现公证服务“减证明”“少跑腿”“提质效”的良好效果。二是聚焦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全力解决县域群众办理公证难问题,指导各盟市解决21个旗县一人公证处和“无人”公证处问题,组织城区具有较强实力的公证处到有关县域提供服务,实现县域公证服务全覆盖。2023年6月以来,各地提供支援的公证机构每周服务普遍达到5天以上,办理公证1200余件。三是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实施意见》,开通涉企“绿色通道”,提供延时、延伸、上门服务,为农牧区高龄、失能、失独、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妇女等低保群体减免公证费用。2023年全区提供上门办证服务9392次,办理减免费用公证3029件。

在“全时空”上下功夫,让当事人体验速度和效率的获得感

一是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推行首批39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新增26项事项,将疫苗接种、法人经历、完税证明、房产证、判决书等事项纳入“最多跑一次”范围。2023年共办理“最多跑一次”公证15608件。二是加强与外事部门沟通协作,构建公证书使用便捷机制。持续开展“公证与领事认证手拉手”活动,分别于2023年4月及10月,联合自治区外事办举办2期全区涉外公证业务培训班,邀请外交部领事司及自治区对外友好交流中心领导和专家,以及北京、浙江等地行业内涉外公证专家,讲解“海牙公约”于11月施行后国家间互免认证手续对公证工作的新要求。11月7日,自治区外事办首次签发涉外公证附加证明书。双方建立工作协同机制,规范流程和工作要求,针对提升涉外公证文书质量事项发出通报2次。三是积极推进海外远程视频工作。全国295家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公证机构中内蒙古自治区占11家,2023年办理海外远程视频公证12件。

在“破壁垒”上下功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是协调有关部门推进公证婚姻数据共享。2023年7月,自治区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联合厅科信处协调自治区民政厅,联合印发《婚姻登记信息查询核验办法》,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与民政部门婚姻信息互通核验。公证处可通过系统中婚姻登记查询功能,对办理公证业务中存疑的婚姻状况,及时核查婚姻登记信息,当事人无需再前往民政部门开具证明。2023年全区通过婚姻信息核验系统查询信息42211条。二是由自治区政法委牵头,将各类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立案信息、判决书,涉及公民户籍以及人口等信息纳入政法信息共享范围。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