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弘扬蒙古马精神】巴林右旗30年防沙治沙路 播撒绿带“锁黄龙”

早春的巴林草原,积雪与群山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朦胧的雪景画卷。

驱车从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城区出发,一路向西,便是大板镇浩饶沁嘎查万亩沙障区。“历经30年的防沙治沙,如今浩饶沁沙地已变成绿洲。”原巴彦尔灯苏木(现已并入大板镇)副苏木达宝音说。

俯瞰巴林右旗1万多平方公里沃土,双翅横展,状若蝴蝶。作为治沙的一大创举,“网格化沙障固沙法”见证和记录了巴林右旗各族干部群众战黄沙的智慧和勇气。

“黄沙滚滚、荒丘肆虐、路断人稀”,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巴林右旗浩饶沁沙地附近牧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全旗沙化土地面积达402.76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26%,沙区人饱受风沙之苦。

沙地,必须治理。怎么治?20世纪90年代,巴林右旗首创“网格化沙障固沙”模式挑战“黄龙”,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993年秋,原巴彦尔灯苏木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苏木5000多名各族干部群众手拿铁锹、肩扛树苗,向浩饶沁沙地宣战。在经历沙地“直种树苗”和“沙障带治沙”方法治沙遇阻和树苗成活率不足40%后,原巴彦尔灯苏木林工站提出沙障与沙障相连接的“网格化沙障固沙法”,即采用长度1米以上的柳条、锦鸡儿条和杨树枝等,在树苗四周埋设长宽各4米的正方形沙障。

网格化沙障有效阻挡了风沙对树苗的侵袭,到1995年,浩饶沁沙地的树苗成活率超过90%,沙障里的踏郎条全部生根长叶形成再生沙障。

“黄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巴林右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修广成说,全旗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造林与封育相结合,着力实施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等系列生态工程,助推全旗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巴林右旗累计完成营造林172.54万亩,实施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5.6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0.45万亩,实施森林抚育26.16万亩,实施人工种草26.2万亩……

2023年10月24日,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为主题的防沙治沙实践活动在西拉沐沦苏木迫毛都嘎查的沙地上拉开帷幕,吹响新一轮防沙治沙的号角,70余家单位的10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其中。

“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工程固沙6万亩,规划退化林分修复27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75万亩,锦绣海棠经济林建设0.3万亩……”巴林右旗委书记靳江波用一段数据擘画“十四五”防沙治沙“作战图”。

寒来暑往,日夜兼程。巴林右旗将凝聚起防沙治沙强大合力,全力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应有贡献。(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肖璐)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