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科尔沁沙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央广网通辽11月1日消息(记者魏全民 见习记者刘欣荣 通讯员张赫男)在“三北”防护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项目区努古斯台项目区内,绿意盎然的针叶树、樟子松随山坡向远处延伸,目之所及,皆是绿意。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林草局工作人员取回安放在“三北”防护林中的红外相机,进行影像留存。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天鹅、狐狸、狍子、野鸭等野生动物在不同时段活动的画面,犹如一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秀。山水林田湖草沙之间,一个个鲜活悠然的生命,构成了生态文明画卷中的丰富元素,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殷实成果。

说起如今的科尔沁沙地,犹如被春风扯动着的一幅绿色大幕,在脚下向着远方延伸着……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的通辽市,沙地面积4086万亩,占科尔沁沙地面积的52.7%,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科尔沁沙地实现“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转变,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创造了防沙治沙的“奇迹”。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如今的科尔沁沙地变了模样。看到如今的满眼翠绿,这让大家回忆起了昔日的场景……科左后旗阿古拉湿地保护区主任图力古尔说:“以前,这都是一眼望不到边,全是光溜溜的沙子,一起风,黄沙漫天,老百姓出行都很困难,出门沙子打脸。”“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宝秀兰说:“我嫁到这儿的时候全是白沙子,常年刮风,种地种不了,也没有路,只能骑骆驼、骑马走出去。”

“沙子不退,我们不退!”为了改变沙地面貌,治沙人不论是数九寒冬,还是盛夏酷暑,不畏艰辛,顽强拼搏。在恶劣的环境里,治沙人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早出晚归,风餐露宿,重复着挖坑、抱苗、放苗培土……忍着蚊虫叮咬,餐食就着风沙黄土咽下,像战士一样守在沙坨子里,硬是用双手双脚将科尔沁沙地从“沙进人退”变成了“绿进沙退”。

就这样,经过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辛苦鏖战,一片片新绿在这里迎风招展……通辽市通过实施“双千万亩”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采取造林种草、封禁保护、自然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推进科尔沁沙地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状况持续向好。

“十四五”期间,通辽市积极向上级争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1000万亩,天然草原修复1000万亩。到“十四五”期末,通辽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保持在62%以上,固碳能力达到600万吨,蓄水11亿立方米。

美丽富饶的科尔沁草原绵延千里、花香四溢、林茂粮丰、美景醉人,奔跑的马群、碧蓝的天空、可爱的牛羊是这草原上最美的点缀。如今,这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是科尔沁人民几十年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绘就的神奇画卷。从“一沙之治”到“生态之治”,科尔沁大地变了模样。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千里草原恢复了它的底色,草原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