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机场集团:让老百姓坐得上、坐得起、坐得好飞机

“勒勒车、慢悠悠,何时才能回家乡……”这是内蒙古百姓从前的歌谣。

如今,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的内蒙古自治区,机场星罗棋布,航线纵横八方。除了开车、乘高铁之外,坐飞机正成为当地百姓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

这里是支线航空发展试点、通用航空短途运输飞行小时数全国第一、中国民航第一个落地“干支通,全网联”的省(区),5个百万级机场全部被评为“服务质量优秀机场”,获得3项2023年中国企业品牌创新成果奖……20年来,内蒙古机场集团不忘“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以满足广大人民的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困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谋发展,为行业贡献了多项内蒙古机场集团方案,更为内蒙古自治区老百姓带来了美好的航空出行体验。

深耕支线航空市场

横亘在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外接俄蒙,从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到西北大漠阿拉善盟,天宽地阔超乎想象。这里地广人稀,2400多万人口分散居住于12个盟市,各盟市、旗县普遍相距较远,动辄几百上千公里,出行难题较为突出。但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修建机场的难度相对较小、成本相对较低。

“内蒙古的地理位置、空域环境、社会需求等都决定了民航是最快捷、经济的选择。”内蒙古机场集团董事长陈建军说。为完善区内交通网、深化草原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内蒙古将更多目光投向天空,发展民航。

然而,与华北地区其他省市相比,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欠发达、航空市场季节性强、运量偏小、客源市场不稳定,在国内运力普遍短缺的背景下,航空公司不愿把稀缺的运力投放到内蒙古。“瘦田更是无人耕”成为内蒙古机场集团成立之初航空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2006年,内蒙古机场集团创造性推出“模拟航空”,不注册法人实体、不购买飞机,以承包飞行小时的形式引进运力,自己编排航班计划并负责座控销售,全力拓展支线航空市场。从以前的“被动等飞机来”转变为“我主动让飞机飞”,内蒙古机场集团的这一举措不仅使区内的航线航班明显增多,也让更多航空公司看到了内蒙古航空市场的潜力。

随着内蒙古各盟市与首府的沟通交往加密,各盟市支线机场与干线机场呼和浩特机场之间出现了航线少、频次少、票价高的问题。为此,自2010年起,内蒙古机场集团以锡林浩特机场为试点,创新建立“支线快线”运营模式,通过“小机型、大密度、高客座率、低票价”的公交化、大众化运营方式,不仅实现干支机场间当日往返,而且使自治区旅客航空出行的费用从千元降至百元左右,进一步满足了大众出行的愿望。

干支机场得以连接,支线机场之间互通的问题却依然突出。由于单一支线机场辐射面积有限,盟市与盟市之间的航线网络存在断点和堵点。比如,锡林浩特的老百姓要乘坐飞机到乌兰浩特,需要在呼和浩特进行中转。这样“折返飞”不仅使旅客出行时间增加,而且票价还高。2021年,在民航局构建“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工作指引下,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下,为了打通区内盟市间横向的航空通道,构建起支线机场间更加完善的航空运输服务网络,内蒙古机场集团对区内支线机场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统筹推进,通过构建“支支通”航线网络的方式,畅通盟市间的航空运输通道。

仅2年时间,内蒙古“支支通”航线就已达42条,覆盖区内11个盟市,累计运输旅客305万人次。2023年/2024年冬春航季,“支支通”航线网络将更加完善,能够有效解决东西部盟市间“折返飞”问题,为百姓探亲、公商务、出游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空中通道。

从事生态农业、国际贸易相关工作,常奔波于锡林浩特、乌兰浩特、赤峰等地的张明鉴先生表示:“对商人而言,时间是最宝贵的。‘支支通’航线的开通,不仅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出行时间长的难题,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便利和商机。”

从“模拟航空”到“支线快线”,从“干支联动”到“支支通”,20年来,内蒙古机场集团深耕内蒙古航空市场,飞出了支线航空发展的“加速度”,让内蒙古自治区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航空出行的快捷与高效。

以旅客需求为中心

走进内蒙古机场集团及各成员机场办公楼,一眼就可以看到“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大字。这是周恩来总理1957年对民航提出的要求,也是内蒙古民航机场人长期以来遵循的宗旨。

“在民航,安全是绝对的第一,而提升服务品质是我们的初心。我们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提升服务,也不能为保障效益而降低服务水平。”内蒙古机场集团总经理张军表示。

机场属地化管理后,随着航班量和客流量快速增长,内蒙古机场集团落实首都机场集团部署要求,尝试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安全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解码“提升安全品质,打造服务品牌”之战,完成服务品牌体系建设。近10年来,内蒙古机场集团逐步实现了服务理念从注重员工“技能”向注重“意识”“文化”转变,服务评价从降低投诉率向提升满意度转变,旅客满意度分值从2007年的3.71分逐年提高到2013年呼和浩特机场4.70分、支线机场平均4.33分,并保持走高态势。

进入新发展阶段,内蒙古机场集团大力推动四型机场建设,不断丰富真情服务内涵:呼和浩特智慧机场旅客服务平台被民航局列为四型机场示范项目,无纸化通关、中转旅客“一票到底”等旅客亲身体验到的人性化服务已经在内蒙古大小机场落地。

“服务的问题仅靠抓服务是不够的,破解之法是从发展中去找,从管理中去找”。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内蒙古机场集团启动从经营型向管理型的改革,以破解发展难题。

2020年,内蒙古机场集团抓住赤峰机场改扩建后即将投用的窗口期,大力推进管理转型,按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契约化管理”原则,对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与安全关联度较低、市场竞争较充分的航空保障性业务进行外包。两年多来,赤峰机场与合约商积极构建命运共同体,服务窗口形象焕然一新,“玉龙童飞、温馨相随”“玉龙银族、全程相助”等值机服务层出不穷……在特殊旅客服务专区,合约商派驻机场的服务人员冯琦琦正引领一名无陪儿童落座,填写单据,与家人沟通,发送孩子候机的影像资料,一招一式尽显专业和温暖。

“机场可能只有一个,但合约商可以不断优中选优,保持良性竞争状态”。在华夏航空战略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机场集团服务创新顾问罗彤看来,经营外包解决了机场服务长期缺乏市场化竞争机制的问题,是新发展阶段民航服务业转型发展的破题之举。

在赤峰机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各成员机场也积极稳妥推进管理转型。2023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干线机场——呼和浩特机场——实现了值机、中转、服务、行查、特车、货运等非重点岗位全链条业务外包。截至2023年11月,已有13家成员企业的22个保障性业务管理转型项目落地实施。

20年来,内蒙古机场集团全面践行“以旅客需求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打造了“中国服务 畅享草原”服务品牌,持续提升服务水平,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美好。

守正创新铸辉煌

从成立时的艰难起步,到现在各地往来通达、旅客舒心畅行,一路走来,内蒙古机场集团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压力,独立自主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被业界认可的成绩,关键在于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宝贵品格和坚持守正创新的努力实践。

20年来,内蒙古机场集团保持战略自信,不变调、不折腾、不反复,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又一代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用初心践行使命,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实践成果。

正是如此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成就了今天的内蒙古民航的新局面。截至目前,内蒙古机场集团经营管理自治区内已运营的机场22个,形成了涵盖干线、支线、通勤、通用机场在内的多层级机场管理体系,运营航线从22条增加到424条,通航点从17个增加到113个,内蒙古地区人均乘机次数从0.04次增加到接近1.1次。

20年来,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内蒙古机场集团不墨守成规、不思想僵化,在传承中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发展提升。一代又一代内蒙古民航机场人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打消了“老少边穷=发展落后”的质疑,在中国民航树起了一面旗帜,构建起一枝独秀的格局。

正是一次次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绘就了内蒙古机场集团20年来的精彩画卷。如今,在内蒙古机场集团有大批充满创新精神的人,他们用实用且接地气的小发明、小妙招,不仅解决了安全保障、服务质量、降本增效工作中的难题,而且使“创新并不神秘,创新人人可为”的氛围在内蒙古机场集团越来越浓厚。据统计,自2021年开展“五小”创新以来,内蒙古机场集团已累计申报创新项目共计1126项,认定成果557项,获得创新奖金573万元,共申报知识产权135项,取得授权116项。

创新不仅融入了内蒙古机场集团安全运行、服务管理、经营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也深深融入每一名内蒙古民航机场人的血液中,成为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的硬核“基因”。

栉风沐雨二十年,从干线、支线到通用航空,从“我不如人”到“行业标杆”,内蒙古民航机场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革创新、接续奋斗。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内蒙古机场集团将坚定不移畅通内蒙古自治区空中通道,以高度的自信心、自豪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更加澎湃的前进动力,绘好发展蓝图,办好百姓关切的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载着更多旅客飞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