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乡风文明看北疆】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90期)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老孙话文明 话出文明新风尚

——通辽市扎鲁特旗移风易俗典型案例

“老孙话文明”移风易俗品牌是通辽市扎鲁特旗为推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尤其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而探索推出的全新案例,经过多年努力,“老孙话文明”移风易俗品牌从“小众”到“大众”,从“稚嫩”到“成熟”,一步步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驰名商标”。

一、基本情况

扎鲁特旗鲁北镇农场村孙强家庭是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孙强是农场村的宣传委员,爱打快板,热心公益,贴近群众。扎鲁特旗充分发挥孙强的优势和典型示范作用,将党的理论政策、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等移风易俗内容编写成快板书,由孙强以百姓听得懂、易接受的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讲、培育文明乡风,逐步打造出“老孙话文明”移风易俗品牌,推进全旗移风易俗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发展“老孙话文明”团队力量。“老孙话文明”最初只有孙强自己,创作、录制,都由孙强一人完成。随着“老孙话文明”逐步被群众接纳和喜爱,“老孙话文明”将本土诗词作家、快板作家、党校老师、退休教师、五老人员等吸纳进团队,打造全新的“老孙话文明”工作室,配备了专业设备,从刚开始的不定期不稳定更新到目前的定期稳定输出,项目团队不断发展壮大,项目设备更新迭代,项目运行逐渐成熟,对全旗的移风易俗工作发挥了良好的推广传播作用。截至目前该团队有快板演说、诗歌朗诵、原创作家、音(视)频录制、平台编辑等各方面人才50余人。

(二)线上线下宣讲推进移风易俗。“老孙话文明”团队创作《文明扎鲁特》《文明祭扫朗朗清明》《文明过大年》《痛斥高价彩礼》《文明祭扫莫等闲》《痛斥升学宴》等多个高质量移风易俗主题作品,深入全旗各苏木镇场(街道)、嘎查村(分场、社区)、机关单位、居民家中,根据受众群体和地区的差异性,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制作印发“老孙话文明”项目明白卡和宣传小册子,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草原书屋、机关单位图书室等固定宣传阵地和送服务下基层活动开展宣传,扩大“老孙话文明”品牌宣传,不断拓展项目线下宣传阵地。

在线上,设计以孙强为原型的亲民漫画logo形象,在扎鲁特旗官方融媒体平台“扎鲁特发布”App、“扎鲁特宣传”订阅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老孙话文明”专栏,定期推出《文明新风三字经》《文明过端午》《我的婚礼我做主》等移风易俗主题作品,通过公务微信群、村民微信群、朋友圈等进行推广。同时,打造“大喇叭”广播站,充分利用全旗“村村响”广播进行转播,实现了“线上直达”和“隔空见面”互动式宣讲,让党的移风易俗政策、理论在网络空间开花结果,打通线上宣讲“最后一公里”,拓展了移风易俗的覆盖面。

三、主要成效

“老孙话文明”项目自2019年5月启动以来,形成了由户到村、由村到镇、由镇到旗的文明乡风传播链,助力文明扎鲁特建设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线下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1300余场次,覆盖全旗19个苏木镇场街道、245个嘎查村分场(社区)、80余个机关单位学校,累计受众15万余人次。线上已在旗级平台刊播音视频50余期,累计点击量近100万+,累计转发量近10万+,“村村响”累计转播1万余次,累计受众近100万人次。2021年自治区村村响管理平台与“老孙话文明”项目开展合作,《痛斥高价彩礼》等音频快板作品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实践广播,并在全区进行播放。“老孙话文明”移风易俗品牌推进新时代文明新风走进千家万户,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摒弃陈规陋习,倡导孝善美德,厉行勤俭节约,推动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新风尚在扎鲁特旗落地生根。

四、推广理由

“老孙话文明”项目一经推出效果非同凡响,百姓参与度高,宣讲效果好。百姓普遍反映“老孙”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宣讲员通过真实、感人的身边事,用通俗的语言讲述,让大家感觉这些故事离自己很近,可以激发自己改变生活陋习、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众多中小学生反映以快板书为主要宣讲形式很新颖,听起来更有趣更愿意听,内容也更通俗易懂,尤其是老孙话文明视频作品上线后,获得了大众的普遍好评,通过扎鲁特发布、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平台都可以随时观看视频,可以更直观、更透彻地理解作品想表达的内涵。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