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60期)

前 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快递员”+“宣传员”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哈镇乌兰乌拉嘎查移风易俗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况

哈日布日格德音乌拉镇(以下简称“哈镇”)乌兰乌拉嘎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辖区面积1.8万平方公里,西临甘肃省,边界线长198公里,北邻蒙古国,边境线长168公里,额哈铁路、京新高速穿境而过,与苍茫戈壁融为一体。这里,区位偏远,农牧民居住分散,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不能生存的禁区”,汉族、蒙古族、裕固族等多民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守护美好家园。近年来,哈镇乌兰乌拉嘎查厚植“精神沃土”,坚持依托“红色代办”志愿服务品牌,积极扩大宣传学、及时督导跟进学、潜移默化浸润学,常态化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扎实推动移风易俗,引导带动群众讲文明树新风。

二、主要做法

(一)壮大“红色快递员”队伍力量。坚持党建引领思想筑边,在稳步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领学促学的基础上,有序将专题学习融入党课、专题研讨、宣讲交流、主题党日等常规性活动,积极发动干部职工、百姓名嘴加入移风易俗宣讲行列。规范建立“额济纳好人”“光荣榜”推荐评选长效机制,选树了一批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先进模范、身边好人。充分发挥机关干部、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敬老孝星等各类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持续增强“一个典型一面旗,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蝴蝶效应,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感受和传递先进典型所蕴藏的向上向善正能量,真正让“身边好人”引领“身边人好”。

(二)丰富“红色快递员”宣讲载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用力拓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灵活依托学习强国、北疆先锋、驼乡e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推动网络课堂“一站式”资源共享,打破了资源地域和行业限制,巩固提升了学习教育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坚持用好用活“文明实践广播站”、村村响“大喇叭”、党员中心户“智慧毡包”以及一约四会、联系明白卡、公益广告等资源,持续推广文明祭扫、电子贺卡等活动。同时,结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综合运用专家辅导、学习夜校、交流研讨、身边人讲身边事、主题故事分享等方式,进一步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以来,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学、党课解读重点学、送学上门自主学等方式,已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活动58场次,受众1000余人次,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三)延伸“红色快递员”服务触角。立足大漠戈壁实情,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支群众身边守望相助、暖心永驻的“红色代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志愿服务队。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多网合一、一网统筹”作用,紧盯民生需求和群众诉求,坚持下沉一线,常态化开展“红色代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为辖区群众提供驼毛羊绒梳剪、动物防疫接种、受伤牲畜救治、生活物资配送等服务,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忧心事。灵活运用“一户一档一码一策”定制式精准服务,形成了全域覆盖、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服务有效的“1+2+N”微网格,进一步让民情信息采集、问题线索收集、解决矛盾纠纷、帮办代办等各项民生服务都搭上了网格精细化管理的“便车”,基本形成了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连点成线成网、管理覆盖边境、服务辐射一线的边境工作良好格局。同时,积极邀请旗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旗委讲师团)、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法律服务等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者团建拓展活动,不定期送法、送政策下乡,联合举办“社会治理共建共享·携手助推乡村振兴”主题活动,着力丰富拓展活动内容,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足不出户了解新政策,引导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贡献基层力量,切实把优质教育服务送到“家门口”。目前,已累计送医、送政策、送服务到户1000余人次。

三、主要成效

通过示范带动、理论宣讲、服务引导,嘎查婚丧嫁娶简办增多,牧民群众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社会风气,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人情泛滥、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随处烧纸、肆意燃放烟花爆竹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村级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坚持开展文明家庭、先进典型评选评比活动,嘎查牧民吉日嘎拉家庭先后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全盟十星家庭示范户”,高银海家庭荣获全盟“最美家庭”,哈斯其其格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高银山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敬老孝星”、自治区“十大护边员”,这些群众身边的典范,正在用自己的先进性影响、激励着周围的群众,形成了群众互帮互学、互利互惠的良好局面。

四、推广理由

一群人、一支队,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次暖心服务,“红色快递员”风雨无阻奔波在大漠戈壁、牧户群众之间,他们用柔弱的臂膀,架起了守边群众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用坚守和奉献,蹚出了一条温暖边境的和谐之路,他们用良德善行接续奋斗在边陲小镇,用凡人微光续写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在边境线上凝聚起延绵不绝的精神力量,铸就了坚实厚重的乡村文明。

[责任编辑:温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