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机下蓄力 草原乘风 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机务分公司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侧记

“草的王国,歌的海洋,酒的故乡”,在118.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保存完好的草原牧区、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文化一度赋予了内蒙古遥远而神秘的色彩。

如今,民航的快速发展迅速拉近了广阔地域间的距离。作为全国机场数量排名第二的省(市区),内蒙古已经拥有了由24个机场编织成的航线网络。从阿拉善到呼伦贝尔,在横跨内蒙古2400余公里的土地上,一架架“银翼”在草原上空穿梭往来。与此同时,在地面还活跃着一支训练有素、专业过硬的机务维修队伍,牢牢守住飞机起飞前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

从规模近百人的呼和浩特机务保障部到仅有3人的阿尔山机务保障部,成立于2012年的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机务分公司(以下简称“机务分公司”)担负着内蒙古24个机场中17个机场的机务维修保障工作。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内蒙古民航迎来了运输生产的全面复苏。2023年上半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完成旅客吞吐量959.6万人次、运输起降10.2万架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4.2%和96.7%。特别是暑运期间,完成旅客吞吐量605.8万人次、运输起降5.4万架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5.7%、112.0%,发展势头良好。机务分公司保障的航班随之增多,达到了2019年暑运同期的117%,日保障航班量平均达到了700架次。同时,面对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等困难,机务分公司通过“多地点维修一体化管控”模式,实现了内部维修资源的科学布局和合理分配,为内蒙古民航的飞行安全和恢复发展保驾护航。

如何发挥机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机务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分公司党委的重要课题。近两年来,机务分公司逐渐摸索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管理路径,从引导机务人员的思想和观念出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机下文化”,引领推动安全运行保障,并以党支部板块化协同管理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在机务分公司党委书记李勇看来,从只关注业务到关注经营,从技术型企业到管理型企业,文化赋能深刻地改变了机务分公司的整体面貌,为蒙古马精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让机务工作有温度、有热度

“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前不久,在民航局党组举办的“学用新思想·奋进新征程”主题微党课现场展示活动上,来自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机务分公司的微党课“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 筑牢草原机务安全防线”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行了另一个维度的生动诠释。

这是现场11个优秀作品中唯一来自机务基层一线并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的微党课。它所阐释的“机下文化”,是在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企业文化体系的引导下,自主设计的富有机务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它的核心就是安全文化,通过文化建设路径,将安全赋能于一线员工,让维修管理理念内化于心,让维修行为文化外化于行,让机务工作变得有温度、有热度。”李勇说。

走进呼和浩特机务保障部,记者首先看到的是墙上印着的“放心飞”字样。作为落实“机下文化”的一线部门,机务分公司呼和浩特机务党支部在扎实的日常工作中,总结提炼出“望、闻、问、切、心法、指法”的“放心飞”标准检查法和航班保障全覆盖的机务维修品牌。

在一次航后例行检查中,机务人员听到液压系统声音不正常,于是打开主轮舱,发现动力转换组件异常抖动。经过抽丝剥茧一步步深入探排,同时与航空公司技术人员保持密切沟通,最终发现组件抖动是液压系统储压器内漏导致大量空气进入管道造成的。这就是一个运用“放心飞”标准检查法排故的典型案例。呼和浩特机务保障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客户的服务意识让我们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

为了持续增强一线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包头机务保障部还创新实行了“值月长”制度,即一个班组除了定岗定编的班组长,其余组员轮流成为“值月长”,协助班组长工作。“这相当于双重保障”。包头机务保障部班组长任正伟说。这项制度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减少出错的可能。此外,机务分公司还通过党委书记讲“班组再造”党课、修订班组长选拔聘任管理办法、举办班组长讲坛等一系列“组合拳”,在最基层、最一线的班组业务中厚植安全文化,夯实安全运行根基,涵养机务人员工作作风,促进维修行为养成,以增强班组整体安全作业能力。

在“机下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下,这些富有成效的方法迅速在自治区内各机场机务保障部进行复制和推广,实现了机务作业流程一体化、作业标准精细化、安全作风优质化,极大地提升了安全裕度。据了解,从2021年至今,机务分公司违章数量年均下降50%,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直接降为0。

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还得益于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自2021年启动“赋权担当作为”机制建设工作。作为试点,机务分公司明确员工赋权事项,并对有效按下“暂停键”避免发生航空器不安全运行事件的员工予以重奖。

在一次飞行例行检查中,呼伦贝尔机务保障部员工李永涛发现发动机尾喷上部隐蔽位置有一铆钉缺失,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立刻叫停飞机进行处置,因此获得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1万元安全奖励;呼和浩特机务保障部员工苏东辉在检查飞机时发现发动机风扇叶片有一缺口损伤,位置非常隐蔽,损伤尺寸超过放行标准,于是果断按下航班“暂停键”,避免飞机带隐患起飞,获得机务分公司发现安全隐患1万元奖励和通报表彰。

“这种正向激励让我们更有责任心,工作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如今,发现隐患敢于按下“暂停键”并及时处置成为一线员工的共识。在此期间,经机务分公司确认的符合奖励条件的典型事件达40余起,发放给员工的个人安全奖励共计17.4万元,逐渐形成了“人人重安全、事事想安全、时时保安全”的文化氛围。

比物质激励更温暖人心的是人文关怀,这也是机务分公司“机下文化”的灵魂。无法在年迈的父母身边尽孝,不能在妻儿最需要的时候陪在身边……乌海机务保障部前员工张鹏的一篇《离人愁》在公司内部广为流传,引发了众多异地员工的情感共鸣——早点回家是他们共同的渴望。

针对此情况,机务分公司党委在确保安全工作“不失温”的前提下,努力解决一线员工急难愁盼问题。从2022年至今,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要求的包括张鹏在内的11名机务人员进行了调转。张鹏难掩激动:“感谢公司为我们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在机务分公司总经理徐海文看来,“机下文化”就是要将人文关怀的长久“温度”转化为安全工作的持久“力度”。

此外,机务分公司还在职能部门推行了“首办责任制”,简单地说就是让员工和驻场单位能够找到人,让员工和客户满意,最大限度方便职工办事,通过一系列举措把职能部门与一线员工联系得更紧密,成为他们的“贴心人”。该项目还获得了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五小”创新中经营管理类项目的一等奖。

“小板块”撬动“大融合”

精美的画面、大气的文案——很难想象一家机务分公司的宣传视频做出了银幕大片的质感。这是去年包头机务保障部最年轻的班组长任正伟与公司融媒体板块其他成员一起制作的公司10周年宣传视频,不仅获得了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2022年度新闻宣传视频类作品一等奖,而且在业内外广受好评。

“对我们新员工来说,这是一个从小切口快速了解公司、融入公司,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好机会”。因为爱好摄影和视频剪辑,任正伟加入了机务分公司的融媒体板块,深度参与了公司新媒体宣传方面的众多工作,在本职岗位之外找到了另一个实现自己岗位价值的平台。任正伟的经历也是机务分公司党支部板块化协同管理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这是机务分公司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管理模式上的一次勇敢尝试。融媒体板块是其七个板块之一。

由于内蒙古地区地域狭长,东西直线距离达2400多公里,长期以来,机务分公司所属的15个机务保障部存在点多、线长、分布广的特点。与此同时,各机务保障部的党群组织关系均是属地化管理,党工团组织关系隶属于所在机场,机务分公司党委仅涵盖呼和浩特本部的机务机关党支部和呼和浩特机场机务党支部。这种现状使得党群工作面临一些屏障和壁垒。

“要想方设法打破各机场机务保障部的地域限制以及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职责壁垒,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就必须创新适合本企业特色的党建与业务融合平台或机制”。李勇介绍,党支部板块化协同管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22年初应运而生的,包括创新创效板块、管理提升板块、通航交流板块、党群共享板块、职业生涯板块、支部共建板块以及融媒体板块。

在本职工作以外,这种管理模式打破了地域和部门的壁垒,每个板块长由职能部门经理或副经理担任,板块成员由跨部门、跨支部、跨保障部的若干人员组成,只要板块长提前向机务机关党支部申请,就可开展各项活动。“这种灵活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机务分公司的整体工作,切实彰显出党建促进中心工作提升的效率和效应,有效破解了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难题。”李勇说。

前不久,呼伦贝尔机务保障部班组长李昊的名字终于出现在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2023年度管理岗位资格考试合格人员名单上。事实上,专业技能突出的他曾因为长期以来的固化思维多次在管理考试中失利,直到参加了职业生涯板块组织的行政能力测试、答题逻辑性等经验交流活动,他对公司管理方面的认知才真正提升了一个层次,并成了直接的受益者。“我在工作中也逐渐从技术思维向管理思维转变了”。

在对一线员工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大家对职业生涯板块的作用普遍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毕竟跟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个人成长直接相关”。作为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生涯板块长综合管理室经理,冯晨昌一直利用本职工作以外的时间,围绕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及公司中心工作,与组员们一起为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题讲解,使职称申报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专业技术岗位选聘工作迅速铺开。今年机务分公司共组织开展包含主管工程师、工程师等在内的91名专业技术岗位人才选拔工作,获得了员工的广泛好评。

此外,4位领导分布在各个板块,创新创效板块会邀请创新专家授课交流,帮助员工了解和掌握新理念、新办法、新政策等信息。“我们创新创效板块组织的各项活动对分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助推作用。”机务分公司副总经理陈明如是说。管理提升板块负责针对机务分公司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进行研讨和交流,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机务分公司副总经理高明在协助制订包头机务保障部ARJ21机型培训基地、赤峰机务保障部桥载设备培训基地方案时表示:“管理提升板块发挥了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弥补了分公司管理方面的短板”。职业生涯板块负责为班组长、青年骨干提供施展才华、锻炼领导才能的平台,为干部年轻化蓄力……

李勇表示,党支部板块化协同管理推出一年多来,在一个个“小板块”的带动下,机务分公司党委与各保障部,特别是与较为偏远的支线机场机务保障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协同效应逐渐显现,逐步形成了心齐气顺想干事的浓厚氛围。

打造机务维修领域的“金字招牌”

“第一次放行ARJ21时还是很紧张的”。包头机务保障部班组长庞志国回忆道。平日十几、二十分钟的绕机检查那天做了足足半个小时,“看了好几遍才放心签字放行”。作为业务骨干,庞志国是机务分公司第一批派出学习ARJ21放行的员工之一,“能放行咱们国家自己的飞机,感到光荣,也深感责任重大”。

去年,ARJ21国产机型的保障业务是机务分公司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包头机务保障部经理张睿的带领下,庞志国和同事们一起逐项梳理出了21项运行风险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稳扎稳打地完成了保障任务,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机务分公司也由此成为华北地区首家外站放行ARJ21的维修单位,成功地树立起自己在国产机型保障方面的“金字招牌”。

“作为一个轻资产专业化公司,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机务分公司要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增强内外部影响力,增强品牌意识,通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培养,善于把工作中的平台、做法等凝练,打造成品牌”。李勇坚定地认为,在从技术型企业到管理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品牌的打造至关重要,它是给一个企业带来溢价、产生影响力的无形资产。而党支部板块化协同管理模式的提出,为机务分公司提供了走深走实品牌化之路的内蒙古方案。

借助党支部板块化协同管理平台,机务分公司党委打造出了一批可以充分展示机务分公司形象的品牌集群,如入选民航局现场展示活动的主题微党课作品、党课下基层等。党员干部职工的品牌意识正悄然发生改变,逐步从单一的业务型思维向企业的管理型思维转变,在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双提升的同时,进一步扎牢了人企合一的思想认识,干事创业的视角变得更加宽广而长远。

除争取各类荣誉有效推动品牌建设、增强品牌影响力外,创新工作室是另一个打造品牌的“孵化器”。成立于2017年4月的超越创新工作室就是一个典型。该工作室利用创新思维,解决飞机维修一线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始终保持“立足一线、服务一线”的愿景,并突出“实用性”理念,以“工匠精神”作为工作室的精神内涵。工作室成立6年来,共完成创新项目20余项,获得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创新奖项10余项。

“我们的灵感都来自一线工作实际,创新成果非常实用”。荣获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技术革新类银奖的创新项目“飞机燃油沉淀排放工具车”的主创人员杨阳如是说。过去,完成燃油沉淀排放需要两个人配合,燃油非常容易污染工作人员的双手和衣物。有了这个工具车,转动手轮就可以调节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使设备对准放油口,然后下压手柄,顶针压缩到底,与漏斗表面平齐,再继续下压手柄,顶开燃油沉淀排放口,漏斗即与机翼下表面紧密贴合,形成密闭空间,不仅可以防止燃油沉淀泄漏,而且单人即可轻松完成该项工作。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民用航空四方通话耳机创新项目、维修远程会诊系统创新项目等。这些年来,机务分公司在设施设备改造、技术革新、小程序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创新工作。

“目前,越来越多的机务人员在‘机下文化’的引领推动下,在党支部板块化协同管理平台的有力促进下,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双提升,不断在成熟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李勇表示。机务分公司将继续承载着确保民航飞行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为民航机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草原机务人的智慧和力量。

(程婕、田莺)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