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以案说险:金融诈骗案例套路风险提示

前言:

近年来,金融诈骗套路层出不穷,让大家防不胜防,严重的 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里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金融诈骗 案例,提醒大家理性投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套路一 诱骗投资“数字货币 ”

案例一:老人来到银行要求开卡,表示用于购买数字货币, 并向柜员展示了与他人的微信聊天记录。该联系人自称“人民公 仆 ”,向老人发了多个关于“数字货币 ”相关视频、网址链接以 及在某平台开立银行卡的详细流程步骤。老人表示与对方保持了3年的联系,且已向对方转账 1 万余元用于“数字货币 ”投资。

案例二:朋友向王某推荐“央行数字币 ”交易网站,称“央 行数字币 ”价格实时波动,用户可以线上交易“央行数字币 ”获 利。王某登录网站后点击充值,显示“入金通道正在维护,请联 系在线客服进行充值 ”,咨询客服被告知要将资金转入一个个人银行账户。张某起疑后致电银行询问,确认这是一个诈骗网站。

温馨提示:

真正的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钞和硬币等价,不存在交易炒作空间。

套路二 “ 您的帐户涉嫌洗钱 ”,冒充“公检法 ”电话诈骗

案例:王阿姨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安警察的陌生人电话,电 话中说王阿姨的帐户涉嫌洗钱,将面临被拘留、被逮捕等处罚。 为了证明清白,必须要将所有帐户的存款都存到指定的“安全帐 户 ”上保管。对方还把所谓的警官证、身份证、逮捕令等证件照片都发到了王阿姨的手机上。

温馨提示: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QQ 和微信等线上形式要求市民办理案件,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 ”,凡是通过电话、短信的形式提及涉案并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律不可相信!接到类似“00 ”开头的陌生电话时,建议第一时间告知家人、朋友,或拨打110向民警咨询,切不可轻易配合对方进行操作。如不慎被骗,请保存好相关证据,拨打 110 或前往当地派出所报警。

套路三:小心“投资养老 ”“ 以房养老 ”等涉养老诈骗

案例:不法分子经常出现在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利用小恩小 惠博好感,降低老年人警惕性。例如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 赠送礼品等手段,有意博取老年人信任和好感,等老年人降低警 惕后,趁机对其道德绑架、虚假宣传,最终目的是骗取老年人钱财。另外,用“ 以房养老 ”名义诱骗老人抵押房产,诈骗资金。

温馨提示:

理财产品承诺收益率超过 6%就要打问号,超过 8%就很危险, 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保本高收益 ”就是金融诈骗。“ 以房养老 ”往往是“ 以新还旧 ”的庞氏骗局,诱骗消费者抵押房产,甚至导致背负贷款。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在购买 投资理财产品前,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人商量。

套路四:承诺代理全额退保,实则暗藏风险

案例:“全额退保、专业维权、不成功不收费…… ”这些字 眼正好切中了何先生的需求,他赶忙联系上了“代理退保 ”公司。 在“代理退保 ”公司的协助下,何先生很快找到了保险公司存在 的“过错 ”。几天后,何先生与“朋友 ”来到保险公司柜面,声 称自己遭遇销售误导,投保时对保险责任不了解,要求退还所交 保费。但经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核实销售记录,在何先生投保过程,保险公司不存在销售误导行为。

温馨提示:

正常的保险退保会产生一定金额的退保费,主要包括保险公 司已付佣金、已提供风险保障服务以及已分摊的运营成本等;以 代理维权名义收取服务费、咨询费等费用的“代理退保 ”黑产,是被严厉打击的欺诈、骗取钱财的违法犯罪行为。

套路五:“征信修复、洗白 ”不可信

案例:消费者发现信用报告上有多次逾期记录,影响银行业 务审批,就找到非法中介,试图修改逾期记录。非法中介会编造 理由、伪造材料甚至拿钱跑路,不但损害金融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温馨提示:

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 ”“洗白 ”等说法,凡是声称合法的、 收费的“征信修复 ”都是骗局。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欠款和欠息还清后保留 5 年,不会伴随终生。

套路六:利用急需贷款资金心理,伪造借款合同进行诈骗

案例:廖先生通过微信与一名自称某银行的个贷客户经理取  得联系,该“客户经理 ”利用廖先生急需贷款资金周转的心理, 诱骗廖先生签署了伪造的贷款合同,并要求廖先生按照合同约定, 将借款金额的 30%即 15000 元存入其银行账户,然后通过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完成“信用资格 ”验证。

温馨提示:

银行的借款合同都是制式版本,合同名称规范,条款内容完 备且严谨,绝不涉及贷款发放前要客户支付其他费用的事项。如 果线上申请办理贷款业务,申请人一定要本人操作,不要相信支 付贷款手续费的谎言。如果线下申请办理贷款业务,可到银行网点咨询。

套路七 假冒金融类 APP,先盈利再制造故障实施诈骗

案例:陈某下载了假冒“平安证券 ”APP,跟着微信群里的 “老师 ”进行投资操作。一开始投入了 5 万元,盈利后又追加了 20 万元,结果投资持续亏损。陈某打算将剩余的钱提现,但多 次提现失败,且平台催促其继续追加投入。陈某察觉异常,随后该平台已无法访问。

温馨提示:

部分诈骗平台宣称具有“ 国企背景 ”,以“ 国字头 ”名义吸 引用户,以“拉人头 ”模式发展下线。建议不要随意下载假冒金 融类 APP。不点击不明链接,有金融需求找正规金融机构,去官网下载相关 APP。不盲目支付所谓前期费用。

[责任编辑:赵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