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东胜区检察院以培育典型案例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东胜区人民检察院从发掘问题线索、提高办案质量、扩大办案效果上发力,深耕精品典型案例培育,着力打造优质法治产品、检察产品,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质增效。2022年,1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获评最高检公益诉讼“千案展示”。2023年,1件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2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获评自治区院2022年度“公益诉讼十大案例”、“为民办实事 破解老大难”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一、聚焦三个渠道,发掘典型案件线索。一是聚焦中心工作挖掘线索。注重从区委政府关注及社会各界关心的突出问题中挖掘线索,如针对行政机关在长达27年的时间内未积极履行建筑领域水土保持补偿费用征收、宣传职责,检察机关追根溯源,通过蹉商、制发检察建议、公开听证、向区委政府汇报,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共督促各房地产类项目缴纳水土保持费2228670元,以公益诉讼保护国有财产不受损失。二是聚焦专项活动摸排线索。注重从专项检察监督活动中摸排线索,如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活动中发现制作麻酱的原料不新鲜、制作过程不卫生等引发黄曲霉素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利用快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并督促整改,以公益诉讼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聚焦社会热点收集线索。高度关注社会舆论和媒体报道,注重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中收集案件线索。如围绕近期燃气安全事故频发,积极开展燃气安全隐患专项监督行动,针对辖区内存在的燃气安全隐患,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组织公开听证、争取区委政府支持等方式,以公益诉讼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利用快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开展燃气安全专项监督活动

二、严把四个关口,提高典型案件质量。一是严把调查取证关。提前制定调查提纲,通过走访现场查看、执法台帐等方式,强化对公益损害事实、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相关证据的收集、审查、固定,不断提高调查取证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二是严把法律文书关。以最高检评选的优秀检察建议书为样板,利用周三周四下班时间组织全体人员集中学习提升,要求办案中认定的每一个事实要有证据支撑,适用的法律要准确无误,相关责任追究要有法律依据,提出的建议、诉讼要确实可行。三是严把沟通协调关。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充分尊重行政机关维护公共利益的地位和作用,运用诉前磋商、公开听证、宣告送达、联席会议等方式方法,把沟通协调贯穿于诉前、诉中、诉后全过程。四是严把诉前程序关。在提起公益诉讼、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前,充分听取被监督行政机关意见。截至目前,办理的51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有37件均在诉前结案,1件通过磋商结案,实现以最小监督成本取得最大监督成效。

三、坚持五个注重,延伸典型案件效果。一是注重请示汇报。主动向区委、政府、人大、政协报告公益诉讼工作开展和重大案件办理情况,推动区委出台《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检察建议工作的意见》,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和指导。二是注重宣传引导。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东胜检察 益路前行”公益诉讼品牌为牵引,通过拍摄公益诉讼宣传片、创作公益诉讼主题曲、印发宣传手册、典型案例、定制公益诉讼宣传周边等方式开展宣传,不断扩大公益诉讼检察的工作影响力。近年来,在《检察日报》、《内蒙古法制报》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媒体发稿60余篇;《益路前行》MV获得公众大力点赞;报送的公益诉讼情况反映、检情快报多次受到区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支持。三是注重制度创新。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联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参与公益诉讼检察听证36件108人次,在案件办理中充分听取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将其作为办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四是注重三个效果。主动畅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渠道,邀请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案件办理,引外脑借外智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破局解题,办理涉及群众利益案件积极邀请社区街道、群众代表共同参与案件磋商,真正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五是注重队伍建设。以业务课代表”、“课外辅导班”、“3个1”“12345”工作要求、“检察之星”评选制度等“四项机制”为抓手,突出信息文章、调研课题、典型案例的实绩导向并将其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不断推进公益诉讼队伍建设,形成了争先创优、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2022年,1名检察人员荣获全区检察机关“双先”表彰先进个人,4名检察人员在第一届全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中获奖;2023年,公益诉讼部门获得集体表彰2次,7名检察人员获得表彰奖励。

来源:高攀、苏蔓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