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红庆河镇用党建引领,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着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工作提质增效,把企业资本、人才优势与乡村资源优势有效结合,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把方向,政府引导搭平台,村企合一增活力”的一盘棋集体经济发展格局,根据全镇“四区五园十基地”的总体发展布局,全力推行“3+4+1”工作方法,助推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多元发展。

“三个聚焦”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红庆河镇聚焦发挥“党委、支部、党员”的三大作用,着力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成果,呈现出党建工作的新亮点。

(镇党委书记马东带队调研纳林希里村乌驴养殖示范基地项目)

聚焦一:党委的主体作用。年初,红庆河镇党委牵头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政班子成员包片制度,实行村集体经济月调度,定期召开党委会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镇对村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聚焦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吸引各类龙头企业、驻地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发挥龙头企业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坚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四区五园十基地”的产业规划布局和“种养加销”的农牧业全产业链条,以“政府+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及“飞地抱团”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蒙泰集团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施纳林希里村德州黑驴养殖、白格针村肉羊养殖、木呼尔敖包村小杂粮种植等村集体经济项目63个,目前经营性收入达262.823万元。

聚焦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乡土人才库,大力吸引外出能人、退休干部等回村参与村级发展,并以“创业带富”标兵创建工作为契机,积极选拔党员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等,充分增强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四项举措”形成多点开花、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摸清家底,规范村集体“三资”管理。严格落实“三资”管理制度,做到资产、资源、资金底数清、情况明,资金账目专人负责,统一管理。为下一步盘活村内现有的资源、资产等奠定基础。

(乌兰淖尔村肉兔养殖)

二是因地制宜,让各类产业落地生根。红庆河镇28个村共涉及集体经济项目63个,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养则养”的原则,走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红庆河镇与龙头企业蒙泰集团建立了“政府+公司+村党支部+合作社+保险公司+农户”的六合一利益链接机制,带动周边哈达图淖尔村、巴音布拉格村、纳林希里村进行乌驴养殖,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乌驴养殖产业。宝林村依托月牙湖水库的独特地理优势,以“三变”改革为基础,发展“跑步鱼”养殖项目,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破零倍增。木呼尔敖包村大力整合土地,发展小杂粮种植,加速集体经济“破壳快跑”。

(巴音布拉格村肉鸽养殖)

三是以强带弱,飞地抱团,实现全镇村集体经济共同发展。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似等原则,全镇产业发展较强的乌兰淖尔、巴音布拉格等村以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帮带基础比较薄弱的昌车渠村、乌兰敖包村、阿道亥村等7个村,通过乌兰淖尔村帮带昌车渠村、乌兰敖包村、阿道亥村共同发展的肉兔养殖产业,集体经济收入有了大幅提升。巴本岱村发展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藏香猪养殖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发展新格局。

(哈达图淖尔村蒙泰肉驴养殖)

四是发挥作用,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红庆河镇乌兰淖尔村集体经济以肉兔养殖为主,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该村创新实施了“树乡风,强民治”工程,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全村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乌兰淖尔村利用集体经济收入为群众新修水泥路、实施农网改造等项目共计12个大项。同时,村级社会治理得到有效改善;“积分兑换超市”的运行也让全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截止2022年底,红庆河镇28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1639.27万元,28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额734.16万元;全镇28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11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宝林村“跑步鱼”养殖)

“一个目标”即:着力绘就百姓富、农村美的新蓝图。

一方面,培育“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集体经济,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围绕“四区五园十基地”产业布局,以“打造示范村、壮大一般村、转化薄弱村”发展思路精准施策,做强做优村集体经济,深入落实“两扶两带一推进”工作机制,建立跨镇和本镇“强村带弱村”村村帮带互助经营办法,通过“飞地抱团,共同发展”的模式,实现强弱互补,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稳步提升相对后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力争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在2022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镇5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百万大关,基础相对薄弱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营造全镇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让村集体经济发展真正惠及群众,有效利用村集体经济成果,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绘就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