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呼和浩特:政策资金保障有力 科技创新增添动力 奶业蒸蒸日上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奶业振兴的决策部署,聚焦优质牧草供给、优良品种培育、优质奶源基地建设、集群集聚发展等关键环节,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乳业创新生态,全力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奶业振兴

奶业作为呼和浩特市一大优势产业,2017年以来,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颁布实施了多项政策助力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2019年,自治区政府颁布了《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奶业振兴作为全区奶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呼和浩特市政府随之响应。2021年是呼和浩特市颁布奶业扶持政策最多的一年。政策方向主要从供给端入手,通过多项措施提升奶业供给,刺激生产。其中,2021年颁布的《呼和浩特市乳业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呼和浩特市推进奶羊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呼和浩特市2021年度畜牧业重点工作方案》均提到通过补贴的方式促进新建奶牛牧场建设、促进牧草种植、提升奶牛数量,刺激奶业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2月,呼和浩特市奶业相关政策数量达29条,新旧政策同步推进,支持力度空前。

近两年,呼和浩特市持续加大奶业资金投入,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其中,首批符合兑现条件的6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兑现自治区扶持资金59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180万元,共7080万元;国家乳业创新中心配套补贴1亿元,资金采取“点对点”方式全部直达企业。

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良好的政策引导下,呼和浩特市现已发展成规模化、现代化、全产业链发展的千亿级乳业产业集群。其中,依靠优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黄金奶源带”支撑起全市超50家上游畜牧养殖团体的发展;中游奶类生产方面,全市奶类、乳制品类产品体系丰富度较高。

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乳业走上新高地

无创新不发展,不创新无未来。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的精心指导下,全力打造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搭建覆盖乳业全产业链的研发体系。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位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内建设总部,规划用地136亩,总投资30亿元,一期项目占地33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计划投入15亿元,已于2021年5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7月投入使用。

据了解,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每个研究中心都是由各科研领域实力最强的团队牵头建设,通过双聘、兼职、项目合作等形式已汇聚80多位行业专家,链接了育种、畜牧、营养、工艺、食品安全、标准法规等领域科研团队500余人。未来三年将集聚150位行业专家、超过1500人的科研团队。

同步建设国家乳业计量中心、标准检测中心等创新载体,着力打造面向全行业的开放式创新平台。目前,已吸纳39家成员单位。积极布局奶牛繁育与育种中心,着力把赛科星集团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种公牛核心育种基地;推动蒙牛集团与首农集团奶牛中心合作,成立现代奶牛种业科技公司。全市已经建成奶牛综合生产性能测定中心4个、奶牛核心育种场2个、良种奶牛扩繁场16个。2022年,引进优质种牛2.9万头(其中进口2.1万头)。

目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与45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21家企业和24家高校及科研院所,集聚了9位院士和90多位行业专家等产学研科技力量和人才团队,开展高水平协同创新,突破乳业“卡脖子”技术。前期支持的“奶牛生物育种与繁殖关键技术”“婴幼儿与儿童营养发育乳制品评价研究”“乳酸菌发酵技术研究”等重点项目已取得了一批先进的科技成果,进一步提升了乳业技术创新水平;开发新型营养调控技术,并在万头规模牧场应用示范,牧场奶牛平均单产达到了41公斤/天,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搭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牛性控胚胎工程中心,突破了国内奶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的瓶颈,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搭建了乳品营养评价模型和系统,填补了国内乳制品营养评价标准的空白;掌握了高品质乳清蛋白的制备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以创新之力锻造“中国奶罐”,以科技之力打造“世界乳都”。未来,呼和浩特市将持续走草畜一体化、农牧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大数据平台在奶业中的运用,通过智慧牧场等智能化生产手段提升生产效益。

[责任编辑:赵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