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12月22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刘胡成作主题发布。自治区体育局群体处处长秦瑛、竞体处处长朝鲁、青少处处长史小平、产业办主任苏华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 刘胡成

感谢各位对《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规划》的有关情况。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体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竞技体育集约化、体育产业市场化、体育文化多样化,着力推动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健康内蒙古已经成为北疆风景线的亮丽底色,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了内蒙古体育发展的显著成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建设健康内蒙古的关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多次组织研究重点问题,有力推动了《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过众多部门和人员的集体努力,《规划》现已正式印发实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召开专题会、专家论证会,广泛听取各级各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征集广大网民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切实做到“开门编规划”,凝聚了内蒙古群众的集体智慧。真正让规划编制成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汇聚民智、反映民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确保《规划》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为统筹“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发展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幸福感显著提升,体育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内蒙古体育事业六大发展目标分别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竞技体育影响力明显增强、青少年体育活力更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就、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和体育事业“软实力”进一步提高。

《规划》在谋篇布局上进行了创新。体现在表格和专栏并茂,设有1张表,即“十四五”主要发展指标,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导向,确立了25项有代表性的主要发展指标,充分体现了“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设有4个专栏,提出体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科学训练保障、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示范等四大工程,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视性。在框架结构上,《规划》按照章、节布局,共分4章17节,设置1个指标表格和4个重大工程专栏。

《规划》第一部分系统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内蒙古体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十四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短板问题和发展机遇。

《规划》第二部分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内蒙古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规划》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群众满意、开放共享、融合发展理念着手,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四大原则。围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县域足球、体育产业、体育事业“软实力”6个方面确定了“十四五”发展的具体目标,并展望了202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自治区体育发展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幸福感显著提升,体育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0%。

《规划》第三部分提出7项“十四五”时期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十四五”期间,将推进全民健身生活化,为建设健康内蒙古奠定基础;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提升为国争光、为自治区争荣誉的综合实力;全面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助力文明内蒙古建设;深化体育交流合作,讲好内蒙古故事。

《规划》第四章提出“十四五”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4项保障措施。分别是: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部门协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制度优势,强化要素保障;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督评价。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持之以恒抓好《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关键在于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落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将组织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规划实施,创新实施方式,通过制订工作方案、健全实施机制、强化政策统筹、编制专项规划等工作,务实高效推动规划实施,把规划蓝图变为现实。

《规划》事关健康内蒙古建设、内蒙古事业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希望媒体记者朋友们多关注、多报道、多宣传,营造良好的规划实施氛围,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形成《规划》实施合力,让《规划》实施成为全民自觉行动,奋力实现“十四五”体育发展蓝图。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在“十四五”期间就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方面有哪些亮点举措?

秦瑛: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魄、追求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全民健身事业紧密围绕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提出了4项量化指标,并从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落实举措,使目标要求更接地气、任务举措更加明晰,抓住了解决全民健身发展短板的“牛鼻子”,为“十四五”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绘就了“路线图”和“施工图”,重点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宏伟愿景,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规划》中提出的相关量化指标、建设全民健身“七个身边”工程、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提高科学健身指导的便捷性和实效性等,充分回应社会关切、顺应群众期盼,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牢牢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健身日益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对健身场地设施提出新的需求。为了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十四五”期间,我们聚焦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分工方案》等,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体育公园、全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社会足球场等,力争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推动实现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切实解决群众去哪健身问题,让运动触手可及。

三是聚焦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大体育”格局保障。“十四五”期间,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紧紧抓住全民健身领域主要矛盾,综合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政绩评价和表彰激励等手段,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构建体制机制更灵活、要素支撑更强大、资源分布更均衡、健身设施更便捷、赛事活动更丰富、体育组织更健全、健身指导更科学、群众参与更广泛的全民健身发展格局。

腾讯记者: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提升为国争光、为自治区争荣誉的综合实力”,请问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朝鲁: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大力开拓竞技体育市场,以传统优势项目为突破口,实现竞技体育与市场的有机结合。目前,拳击、柔道、跆拳道、马术等项目很受社会关注与欢迎,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推动由单纯的国家培养向俱乐部、高校联合培养方向迈进。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培养运动员完成训练参赛任务,研究“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促进盟市和社会力量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良性循环。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发展思路、内蒙古体育特色和实际,全面对标对表奥运会、全运会,补短板、强弱项,经过科学布局、合理设置,新周期重点突出摔跤、马术、柔道、女子竞走、女子拳击、滑冰、滑雪和曲棍球项目,强化女子柔道、古典式摔跤、男子拳击、男子竞走、射击、射箭项目。引导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和场馆设施条件、教练员队伍状况、运动员人才资源等因素,根据奥运会、全运会设项的趋势,合理布局、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发展优势,形成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才强体”的战略方针,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提升运动员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操守,培养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时代意义。本周期将进一步加强运动队思想文化教育,全面提高竞技体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快我区竞技体育队伍建设的步伐,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贡献内蒙古力量。

当前,实现奖牌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周期要加强体育运动训练保障体系的升级改造,建立机能监控、体能训练、伤病防治、运动营养、数据管理与分析、信息情报收集与处理于一体的信息保障平台和团队。针对各项目训练中的疑难关键问题,深入开展科研攻关,使体育科技成为提高训练水平的动力。重点打造武川训练基地、冰上训练中心等现代化体育训练基地,为全国、全区各项目队提供针对性地高水平、全方位的训练场馆,为我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奥运会、全运会备战、参赛和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服务保障。

同时,切实提高运动员科学训练水平,着重加强对运动员专项力量、专项能力的强化训练,从实战角度对每一个技术动作进行细化,提高对抗强度,争取更多的内蒙古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事取得好成绩。同时,做好2022年第十五届全区运动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为盟市备战全区运动会提供政策导向,为优秀运动队选拔后备人才提供依据。

新华融媒记者:在这次发布的《规划》中,青少年体育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请您就这部分内容进行解读?

史小平:《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体现了,青少年体育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青少年健康促进、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三大体系,深化体教融合,不断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完善各级各类赛事活动,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区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第一、落实体教融合政策,发挥体育育人功能。“青年强则国家强”“体育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作为民族发展的未来,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基础。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规划》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新时期、新形势下对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靶向体教融合,构建学校为主、社会参与的体育技能培养模式,建立体育成绩评估体系,促进学校体育提质增效。明确了通过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引领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路。提出畅通退役运动员到学校专兼职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渠道,来破解体育教师和学校专业体育教练员短缺难题。构架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校改革、竞赛体系建设、体育社会组织培育、骨干队伍建设等新格局,推动体教融合工作开启新征程。

第二、构建健康促进体系,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规划》明确提出通过增强体育干预、加强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等方式减少近视眼、脊柱侧弯、肥胖等现象发生,并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俱乐部技能展示活动、青少年冬夏令、幼儿体育活动等)和“健康包”(国家体育总局为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加强青少年健身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围绕近视防控、科学减脂、体姿改善等主题,面向全社会组织创编或征集的、符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科学健身方法,包括视频类、图文类、产品类和网络类等多种形式)工程广泛普及体育运动,引领更多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掌握1到2项技能,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规划》中首次提出加强体育教育品质理念,旨在培树广大青少年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并重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体育和教育部门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支持专业师资力量强、社会诚信度高的优质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为更多青少年搭建参与体育运动的舞台,以此来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提升。

第三、强化体育训练体系,夯实后备人才基础。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基础,单一的体校育人已经不能满足竞技体育人才需求,《规划》中提出通过大力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全完善学校体育工作,重点建设体校优势项目发展等方式共同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构建学校训练普及化、俱乐部训练个性化、体校训练专业化的青少年训练新体系,实现学校、俱乐部、体校合力培养后备人才的新目标。《规划》还将试点建设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这将为我区青训体系建设、多元人才培养和运动训练科学化等提供有力保障,助力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

第四、完善体育竞赛体系,优化整合赛事资源。赛事活动作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主抓手,体育和教育部门将共同组织青少年U系列赛事、俱乐部联赛、青少年锦标赛、学生运动会和其他体育赛事活动,通过积极营造公平、和谐、干净的赛事环境,破除运动员注册和等级评定壁垒等措施,充分发挥体育竞赛杠杆作用,让广大青少年在体育竞赛中培育超越自我、磨砺意志、团结协作、敢于争先的精气神。《规划》还提到,体育和教育部门将共同制定竞赛计划、共同组织实施、共同管理认证,这三个“共同”的提出,大力助推了青少年竞赛体系的完善,为科学办赛、有序参赛提供了重要支撑。

内蒙古法制报记者:近年来,各地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为体育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请问“十四五”期间我区体育产业发展将着手进行哪些专项亮点工程?

苏华:根据《规划》总体部署,结合内蒙古体育产业实际,我们研究确定了七项重点工程。

一是健身设施促进体育消费工程。借助多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各地加快建设体育运动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打造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加大农牧区体育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城市社区场地设施和服务功能。

二是体育旅游产业工程。培育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示范项目、精品线路和赛事活动,拓展民族特色体育传统项目和主题赛事活动。创新推介方式,定期推介发布内蒙古体育旅游特色项目。发挥协会、俱乐部、体育公司、企业组织、景区、门户网站等主体的作用,多方引流,开展有针对性的旅游活动,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产生聚众效应。围绕“玩、赛、演、观、播、用”六要素,在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竞赛表演、观看比赛、传播比赛内容、使用专用比赛用品等方面,直接或间接产生综合消费,形成体育旅游新的消费增长方式。

三是体育消费示范工程。积极创建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为中心,各盟市中心城区为重点,开展体育消费试点。完善体育消费服务内容与标准,加大促进体育消费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力度。鼓励各地培育体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新热点。鼓励体育与购物、文娱、餐饮、观光等业态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夜间特色体育消费项目。完善体育消费券发放方式,提高体育消费券使用效益。围绕体育产业规划、社区体育设施配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等要素,鼓励各地积极申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四是青少年体育培训重点项目工程。大力发展内蒙古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积极推广“三大球”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加强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推动体育部门、体育社会组织、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通过组织体育冬夏令营等活动,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促进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养成终生体育消费习惯。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发适合青少年的体育技能培训课程,推广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业余赛事等级标准,满足青少年提高体育技能的需求,增强体育消费粘性。

五是足球改革创新项目工程。构建政府推进、社会支持、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足球治理体系,倡导多元主体参与足球运动,鼓励社会力量投入足球活动。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建立职业(优秀)足球运动员良性发展机制,构建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培育优秀本土职业足球运动员,坚持市场导向,支持、鼓励足球俱乐部建设,畅通民间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投资或组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通道。提升职业和准职业联赛竞赛管理水平,形成职业联赛框架布局,健全青训和梯队体系,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足球青训体系。提升职业联赛竞赛质量,严格准入、规范管理职业足球俱乐部。加强职业俱乐部梯队建设,培育有影响力的足球俱乐部。

六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孵化工程。立足区域特色资源,构建体育与观光旅游互动的发展模式。统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赛事,举办以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为主的创意旅游。引导社会力量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相结合,利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休闲旅游等项目,组织开展特色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表演,宣传体育旅游资源,扩大市场影响力。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引导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努力打造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化、集群化的产业价值链。

七是冰雪运动产业工程。加快发展冰雪运动产业,围绕“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生态风情旅游线路,大力开发集冰雪、草原、温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项目,将冰雪旅游与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相结合,打造集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冰雪天路”冬季旅游品牌。围绕“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历史文化与民众风情游线路,重点开发“民俗+冰雪”休闲旅游项目。围绕“锡林浩特市—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旗”旅游线路,发展“草原+冰雪”等冬季自驾游项目。打造特色冰雪小镇,创建特色冰雪运动品牌,重点打造呼伦贝尔市“多彩民俗、天然冰雪”、兴安盟“温泉雪域”、呼和浩特市“冰雪青城”等冰雪品牌。开展反季节冰雪运动,发展冰雪综合体和冰雪小镇。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