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2021年内蒙古春季农牧业生产气象条件新闻发布会

3月12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2021年内蒙古春季农牧业生产气象条件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海波作主题发布,自治区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牛宝亮、自治区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晶、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武荣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内蒙古春季农牧业生产气象条件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海波

春季是我区干旱、寒潮、霜冻、大风、沙尘等气象灾害以及黄河凌汛、森林草原火灾等衍生灾害多发、频发季节。当前,农区自西向东进入春耕春播期,牧区进入接羔保育关键时期,做好春季气象服务对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2020年全区主要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情况以及今年春季农牧业生产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防御建议通报如下:

一、2020年内蒙古主要气象灾害及气象服务工作情况

(一)2020年内蒙古主要气象灾害

2020年,全区多地出现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及衍生次生灾害,致使415.96万人受灾,7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235.7万公顷,绝收面积23.9万公顷,造成经济损失111.04亿元。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与2019年持平,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以及经济损失分别较2019年增长了88.5%,59.5%,117.8%,137.8%。

2020年,全区因干旱导致210.6万人受灾。其中,牧区以重旱为主,主要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出现在呼伦贝尔西部、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乌兰察布中部、呼和浩特、巴彦淖尔大部、鄂尔多斯南部及阿拉善盟大部地区;农区以中旱为主,主要发生在5月、6月中旬和7月下旬,出现在通辽东南部、赤峰中部、乌兰察布大部、呼和浩特中部、包头北部地区。

全区出现暴雨洪涝73旗县次,涉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五原县、阿荣旗、四子王旗等49个旗县,受灾人口47.2万,农田44.7万公顷。

全区发生冰雹灾害106旗县次,涉及临河区、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宁城县、乌拉特前旗等47个旗县,受灾人口51.5万,农田28.0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3.7万公顷。全区发生大风灾害32旗县次,涉及开鲁县、达拉特旗、鄂托克旗、五原县、鄂托克前旗等19个旗县,受灾人口36.3万,农田16.8万公顷。全区发生暴雪灾害23旗县次,涉及敖汉旗、松山区、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开鲁县等22个旗县,导致路面积雪、供电线路、居民住房、设施农业和养殖业不同程度受损,受灾人口3.5万,农田251公顷,大棚损坏4312间。全区发生冻害7旗县次,涉及杭锦后旗、磴口县、五原县、临河区、达拉特旗等7个旗县,受灾人口1.5万,农田1876公顷。

(二)2020年全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情况

一是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内蒙古气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气象局有关决策部署。通过召开党组会、气象服务领导小组会、汛期动员会、局长办公会等会议,对气象服务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层层压实责任,认真查找并整改薄弱环节。

二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内蒙古气象局先后与农牧、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广播电视等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深化防灾减灾救灾合作机制。与自然资源厅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农牧厅协同推进农村牧区气象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厅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立了全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组建了技术组,编制印发了8种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技术细则。召开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部门联席会议,与30个部门进行座谈交流,共商推进全区气象灾害防御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组织体系、考核体系、预案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三是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全区升级改造新一代天气雷达5部,建成全国首批北斗自动探空系统,地面气象观测全面实现自动化,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认证。各类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升,其中暴雨预警准确率达86.9%,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55分钟。成功预报了汛期12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有效应对了9月份东北地区半个月内3个台风登陆影响、11月份大范围极端降雪等历史罕见的灾害性天气。特别是受台风“美莎克”影响,我区东部地区出现143.9mm过程最大降水、12级以上强风,内蒙古气象局提前2天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了决策服务材料,各级气象部门累计发布暴雨、大风、雷电等预警信号75期,预警准确率达到91.3%,综合预警提前量超过2小时。

四是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不断提高。与自治区广播电视局联合推进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宽了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高了预警信息覆盖面。全区各级气象部门依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及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向各级预警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及时高效发布预警信息。全区共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9190条,通过12379向各级责任人发布预警短信1002万人次。

五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成效明显。针对暴雨洪涝、干旱、暴雪、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以及黄河凌汛、森林火灾等衍生灾害,气象部门精密监测、滚动预报、联合会商、跟踪服务,提前做出精准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党政领导叫应服务,相关地区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停运、停课、停工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其中,针对2020年11月17-19日我区中东部特大暴雪过程,各级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提前72小时做出强降雪、大风和强降温天气预报,及时滚动更新订正预报,共发布预警信息229条,第一时间向决策部门报送材料,提出防御对策建议,为各部门早部署、早安排防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此次天气过程,气象部门通过自治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给各级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30.86万人次,同时,通过广播、电视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了预警信息,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指挥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提供了保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充分肯定。

二、2021年春季内蒙古农牧业生产气象条件

(一)前期全区天气气候特征及对农牧业影响

去年冬季(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乌兰察布市以西地区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0.1~4.1℃,其他地区偏低;2月以来全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4℃,较去年同期高2.0℃,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3高。

去年冬季全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2月份全区大部降水量平均偏多2.6毫米,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4多。目前,我区呼伦贝尔市大部、兴安盟北部、通辽市东部、赤峰市西部、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北部、包头市东部、巴彦淖尔市局部地区有积雪覆盖,积雪面积约为40.4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4.22%,积雪最深处为30.0厘米,出现在呼伦贝尔市根河市。去年11月上旬封冻前,全区土壤底墒接近上年同期,好于历年同期。1-2月中东部降水偏多,尤其2月份全区大部降水明显偏多,对农牧区土壤保墒增墒十分有利,目前农区较好的墒情超七成,明显好于历年同期。但由于气温偏高,尤其2月份明显偏高,给有害虫卵和病菌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易引发春夏季节病虫害发生与蔓延。冬季气温偏高对冬春季放牧和接羔保育等畜牧业生产十分有利。

(二)春季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2021年春季全区降水量3.6~92.3毫米。其中,呼伦贝尔市南部、兴安盟北部、赤峰市西南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和偏西北部、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东部降水量在19.0~92.3毫米之间,较常年同期偏多0~2成;其余地区降水量在3.6~75.1毫米之间,较常年同期偏少0~2成。

春季全区平均气温-1.5~13.7℃。其中,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平均气温在-1.5~9.1℃,较常年同期偏高0~1℃;其余地区平均气温在2.8~13.7℃,较常年同期偏高1~2℃。

全区春季大风日数5~25天之间,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略少。全区发生大范围沙尘暴的天气过程为3~4次,较常年同期的7.6次偏少。

预计全区终霜冻出现在4月8日至5月29日之间,全区大部地区较常年偏早10~15天。全区大部地区第一场透雨偏早。其中,中西部地区在4月中旬至下旬,东部地区在5月中旬左右。

由于气候预测时间较长,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将根据最新气象资料进行滚动订正,请公众关注气象部门最新预报信息。

三、关于春季农牧业生产的建议

1.农区重点做好春季干旱、大风寒潮、霜冻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春播期间,一要做好阶段性干旱防御工作,及早做好保墒、增墒工作,为抓全苗壮苗奠定基础。二要密切关注大风寒潮预报预警。寒潮过程带来的强降温和大风天气,可能引起设施农业低温冷害和风灾,低温冷害将对设施蔬果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风灾易造成温室大棚的结构损害,建议农户提前做好夜间保温工作,采取盖草苫、棉被等保温材料,必要时采取加温措施,防止低温对作物造成的损害;对出现大风的区域要及时对设施结构进行加固,合理调整揭盖帘时间,以防冷风进入,影响棚内蔬果正常生长发育。对于大田作物春播生产,寒潮天气带来的低温和大风将增加春播作业难度,延缓春播进度,不利于已播作物的出苗生长,建议广大农户密切关注寒潮预警信息,发生寒潮降温天气时适当推迟春播作业时间,保证春播生产顺利开展;三要关注春季霜预报预警,做好防御工作。春霜冻易导致已出苗作物叶片和植株出现不同程度受冻,不利于幼苗正常生长,建议各地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和霜冻预警,低温来临前提前采取灌水、熏烟等措施提高地温,减轻冻害危害,待气温稳定后,加强田间管理,适当采取保苗补苗措施或在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促进幼苗均衡生长。

2.牧区重点做好大风寒潮、暴雪、冷雨湿雪防御工作。春季是牲畜疫病和寄生虫病高发期,应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前安排好饲草料储备、棚圈保暖消毒等接羔保育和牲畜防疫等畜牧业各项工作,提高母畜的抗病能力和幼畜的成活率。目前正值牧区接春羔时期,大风寒潮和冷雨湿雪以及暴雪等灾害性天气对牧业生产影响较大,希望牧民朋友关注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3.林区重点做好森林草原火灾防御工作。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全区2021年春季森林草原火情形势严峻,防火工作压力较大。预计呼伦贝尔市大部、兴安盟中西部、锡林郭勒盟东北部、通辽市北部、赤峰市北部及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部分地区、呼和浩特市中部及包头市南部山地林区、贺兰山林区、黑河流域林区火险等级在四级或以上,特别是呼伦贝尔市北部及西部边境、兴安盟西北部、锡林郭勒盟东部偏北、赤峰市南部、贺兰山等地火险等级达五级。春防前期火险等级较高的区域主要以控制人为火源为主,特别是农牧林交错区需重点防范清明上坟烧纸、秸秆焚烧引发的森林草原火灾。春防后期随着气温升高,积雪覆盖融化,中东部地区火险等级升高,应加强管护和巡视,做好防火区车辆管护及防火意识教育工作,较高火险等级区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另外,历年来我区东北边境森林火灾频发,需加强境外入境森林火灾监测、预防工作。

2021年内蒙古春季农牧业生产气象条件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消费日报》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要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请问在气象为农牧服务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牛宝亮:今年中央和自治区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完善农牧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这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也是气象部门的应尽职责。

内蒙古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中央和自治区一号文件贯彻落实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制定了内蒙古气象局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号文件精神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通过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为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气象保障服务。

一是聚焦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打造玉米、小麦、马铃薯、肉羊、肉牛等15个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将在全区新建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20个,完成69个冻土观测仪和82套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建设。加快推进阿尔山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启动巴林左旗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继续扩大雷达覆盖面,提高农村牧区偏远地区预报预警能力。还将在全区新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31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系统13套。推进农业自动观测试验研究,不断提高气象综合监测能力,为做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二是强化新资料、新技术、新方法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寒潮、霜冻、低温冷害、冰雹等农牧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精细化水平、准确率和提前量。同时,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等社会资源和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实现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无缝对接,提高农村牧区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推动预警信息及时传播到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农牧业合作社、专业种养殖大户和公众手中,最大限度降低提气象防灾减灾造成的损失,充分发挥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五级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组织体系作用,加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努力做到重大气象灾害报的准、预警信息发得出、公众收得到、用得好,切实筑牢基层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三是推进自治区智慧农牧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在三级气象部门业务化应用,提升农牧业气象服务产品自动化、智能化制作水平,围绕春耕春播、夏管秋收、施肥配药、灌溉、牧区接羔保育、秋季打草等农牧事活动,制作发布精细化的农牧用天气预报以及农牧业气象灾害、主要作物病虫害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农业气象通”手机APP为5.2万个农牧业经营主体注册用户提供基于位置、智慧型、个性化的“直通式”服务,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广“农业气象通”手机APP,为全区农牧业增产增收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四是积极推进优质农畜产品“气候好产品”认证评价工作,目前已开展了突泉县小米、绿豆和紫皮蒜、敖汉旗小米、五原县向日葵、苏尼特羊等农特产品被评为“气候好产品”认证工作,增加了农产品气候附加值。今年,我们将根据各地发展优势农畜产品品牌需要,继续开展“气候好产品”认证工作,提高自治区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品牌效应。

五是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抓住一切有利天气条件,科学组织开展飞机、火箭和烟炉等空地一体化的人工增雨作业,缓解农牧业旱情,促进牧草返青、降低森林草原火险等级。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农牧频道记者:我想了解一下内蒙古马铃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将如何发挥作用?

武荣盛:2020年10月,中国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将内蒙古气象局和内蒙古农牧厅联合申报的马铃薯气象服务中心认定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作为全国马铃薯5大主产省区之一,马铃薯产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之一,创建马铃薯气象服务中心,旨在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满足内蒙古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生产的气象服务保障需求。

2021年,内蒙气象局与内蒙古农牧厅将携手推进该中心在开展马铃薯气象科学技术研究与服务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集成融合创新、开放共享的马铃薯特色作物气象大数据平台;建立覆盖马铃薯主产区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测发育期、长势、气象灾害、病虫害等的智慧化应用服务平台;建立数据监测、分析、发布与应用服务机制,提升马铃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效益和水平。

二是健全马铃薯特色作物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马铃薯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发挥卫星遥感、图像识别、多源数据融合等新技术、新方法优势,打造更专业、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产品。

三是依托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支持,加强天气气候条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重要农事活动的影响与定量评价、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识别与灾损评估、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评价等试验研究,强化马铃薯特色作物气象试验的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拓展科研的广度和深度。

针对春季农牧业生产,马铃薯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也将采取多项举措,做好各项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建立联合会商机制,定期与农牧厅、农调队等涉农部门联合会商,及时沟通播种进度、实时苗情、春季气象灾害的最新情况,共同研判气象条件对春播生产的利弊影响。二是派农业气象业务人员下田开展调研和指导,实时掌握土壤墒情、春播作业和作物生长情况,并针对今年春季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提出指导建议,强调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农田墒情变化,加强抗旱保墒工作和田间苗情管理。三是利用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平台和业务系统,分析制作马铃薯等农作物关键发育期预报、春耕春播气象适宜度预报、生长发育监测、霜冻和干旱灾害监测预警等系列服务产品。

内蒙古商报记者:据了解,近期苏尼特羊肉被认定内蒙古特优级气候好产品,请介绍一下开展气候品质认证的意义和具体情况。

杨晶:大家都知道,最好的咖啡产自南美,最好的茶叶产自中国,最好的红酒来自欧洲。法国的著名红酒——“拉菲”,由于产地波尔多阳光充足、雨水适量、气温日较差大等独特的气候特征,适宜种植酿制优质红酒的葡萄,1982年法国波尔多拉菲庄园的局地气候条件更适宜优质葡萄生长,使得“82拉菲”红酒品质最为上乘,价格也最贵。由此可见,气候条件对农畜产品品质的形成影响重大。气候品质认证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评定天气气候条件对农畜产品品质影响的优劣等级。

近期,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苏尼特羊气候品质分析评价工作。我们基于苏尼特羊核心产地的生态环境及气候特点,分析了适宜苏尼特羊肉品质形成的气候条件,建立了适宜苏尼特羊的气候适宜性指标及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指标,给出适宜苏尼特羊的分布区域。同时,依据2019年在苏尼特草原做的试验数据,分析了影响苏尼特羊肉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综合评价了苏尼特羊的气候品质特征。得出了:在苏尼特地区独特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下,苏尼特羊肉具有气味芳香、膻味小,蛋白质质量好,氨基酸和钙含量高的特点的结论。

通过对苏尼特羊肉的气候品质分析评价,可进一步明确影响苏尼特羊肉品质的气候条件及适宜区域,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来提高其质量;另一方面,利用评定结果对苏尼特羊肉品质和产地进行标识,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使其拥有自己的气候品质“身份证”,增加牧民及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开展了苏尼特羊肉、食葵、绿豆、小米等优质农牧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为提高我区特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农牧业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