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成功学”不可能让你成功

《新京报》一篇深度报道将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成功学再次拉回人们眼前,报道讲述了罗燕(化名)的经历。在女儿步入高中后,罗燕准备改变现在的日子,“为女儿做个终身学习的表率”,于是辞去公务员,卖了房,花31万元报了成功学大师陈安之的成功学培训班,最终她“成功”加入维权大军,高喊着“还我血汗钱”。

罗燕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既然成功学坑了那么多的“韭菜”,那为什么还有人前仆后继呢?

成功学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忽略个体差异以及世界的多样性,强行把一些片面的内容作为成功秘诀来兜售,在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下,渴望成功的人越来越多,成功学刚好满足人们对走捷径的渴望,成为最廉价的精神鸦片,毕竟真正有意义的技能学起来又苦又累。

回到成功的概念上,成功本身其实是区分场景、用途、价值观、目标条件以及审视角度的,没有一个真正的普适性规则。不同的人因为自身不同的状况、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成功评价尺度,对于是否成功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

诚然,成功没有一个恒定且标准的判定规则,在此基础上的成功学更显荒谬。

有一个经典故事:有一个记者采访一位富翁,问他如何致富,富翁说第一天他花1块钱买了一个果子,做成了果汁,卖了2块钱;第二天他用2块钱买了2个果子做成果汁卖了4块钱;第三天他用4块钱买了4个果子做成果汁卖了8块钱。记者没有继续听,而是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果汁创业了,最后赔得很惨。富翁没说完的话是,第四天他叔叔去世了,他继承遗产,成为富翁。

成功学就是富翁所谓的卖果子,果子是其中一个要素,而非根本原因。成功学就是不把真话说全了,喜欢告诉你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努力,只要抓住一点使劲用功,就能成为大师。

但现实是选择很重要,方向搞错了,你越努力离目标也就越远。我们得先选择方向,再解决如何执行的问题。

总之,成功没有普适性规则,要明白先有因后有果的道理,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成长道路。

(李哲远)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