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以实践之力融文明之魂奏时代强音——奋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红山样板”

金秋十月的红山大地,丰收遍野,硕果飘香。

近年来,赤峰市红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委宣传部的决策部署,以试点建设为契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担当,奋力创新,坚持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努力探索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红山样板”。

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养时代新人,让文明之风吹遍红山区的大街小巷。

凝聚民心 奏响时代强音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红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四个定位”要求,凝聚民心 ,奏响时代强音,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红山区的红色中心、融合中心和服务中心。

红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形成了四级文明实践体系,下辖13个文明实践所、84个文明实践站和30个文明实践点。中心积极整合主体、社会和企业三类资源,成立六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红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组织孵化园,组建红山区爱心企业联盟,设计文创产品15类;组建志愿服务队伍238支,志愿云已实名注册志愿者1.5万人,初步形成了“1+3+X”志愿服务队伍组建模式。

红山区推行中心、所、站三级项目清单制,建设区级项目库,培育专业项目81个、基层项目142个。如区委宣传部“红声讲习”理论宣讲项目、区科技局“科技特派员”科普知识培训指导志愿服务项目、区文旅体局“图书漂流”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项目、区教育局“红希望”助学支教志愿服务项目等志愿服务品牌。

作为自治区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双试点”旗县区,红山区创新建设“志愿云”平台、红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网上展馆、红山区新时代市民学“习”吧和文明实践手机小游戏等线上平台,开设“文明实践在行动”和“文明内蒙古”专栏,累计刊发信息动态近千条;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区五线8+工作法”。将红山区划分为农区、城区和园三个区域,结合区域特色和要素禀赋,打造文旅线、乡村振兴线、社区治理线、产业引领线和实践教育线五条线路,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良好局面,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域化推进。8+工作法,即“政府+社会”的运行机制、“线上+线下”的服务机制、“城区+农区+园区”的区域机制、“孵化+自发”的培育机制、“流动+固定”的实践机制、“激励+考核+示范”的发展机制、“标准+创新”的推动机制和“点单+派送”的活动机制,全方位系统化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形成了三级孵化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志愿服务孵化空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志愿服务孵化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志愿服务孵化园,因地制宜打造“一园、多基地、N空间”的志愿服务孵化培育平台体系,为广大志愿者、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组织搭建交流、学习、成长与服务的空间平台。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志愿服务组织由“培育”到“自发”的转变,使志愿者组织和团队更好的为社区群众提供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

铸魂育人 深耕文明沃土

文明源于心、成于行、贵于恒。红山区充分发挥文明实践所“枢纽”功能, 铸魂育人,深耕文明沃土,切实按照“三传三树”要求,即传思想树信仰、传政策树关怀、传要求树标杆,落实各项工作举措。红山区现有文明实践所13家,其中街道办事处11家,镇2家。

传播新思想,树立坚定信仰。红山区组建“专业宣讲+百姓名嘴”的63人宣讲人才库,来自乌兰铁骑、护蕾宣讲团、健康宣讲团、法治伴你行、青年讲习团等不同组织的52名志愿者开展巡回宣讲活动近400场。铁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利用“云博士”智慧社工和铁南FM等新媒体,来自身边的草原“萌婶儿”赵会杰为群众讲解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交流内容、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让理论宣讲接地气、聚人气。两年来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

传递党的政策,树恩温暖关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网格治理为基础,全区601个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159个,网格志愿者589名,实现了党员志愿服务力量的有效延伸。“西城街道宣传小哨兵”、“长青街道楼院宣讲”“板凳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深入人心。

传导中心要求,树立示范标杆。建立联络机制和联络通讯队伍,实时将中心办公室最新要求、工作指令第一时间发送至基层联络员。建立督查机制,组织并指导站点建立志愿队伍,对各实践站点开展活动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对未开展活动的实践站点予以及时跟踪督查。建立闭环机制,对实践站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培育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位。

为民惠民 书写文化自信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座城市的品格,关键在文明。红山区现有84个文明实践站、30个文明实践点,围绕五项文明实践内容,为民惠民,书写文化自信。按照“三落三入”要求,即思想政策落地入户、道德文明落小入行、文化活动落细入心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思想政策落地入户。红山区充分挖掘乡土人才资源,引导吸纳“五老”、乡贤名人、各级道德模范、百姓名嘴等加入“红声讲习团”行列,利用村广播、手机微信群等线上方式,通过三句半、快板曲艺表演形式,传播新思想、宣传新政策。文钟镇在辖区内积极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红庙子镇每天固定时段开设十分钟“大喇叭时间”,宣传新思想及乡村振兴、致富兴业等方针政策和知识,受益群众达2300余人。

道德文明落小入行。红山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红山好人”“好婆婆 好媳妇 好儿子”等创建评选活动。东南营子村推行“大宣讲大评比大表彰”活动,自评村级文明户达已达95%以上。

文化活动落细入心。依托区“红哈达舞台”文明实践项目常态化开展丰收节、文化节、广场舞、地方戏曲会演、群众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文联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开展“画脸谱 识国粹”趣味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红山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创新蒙古剪纸、葫芦拉丝等非遗传承活动。

历史在前行,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盼。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红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正奋力开创新局面,奏响昂扬奋进的时代强音!

(刘东鸣   陈秀俊)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