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肥了土地 富了农家 ——扎兰屯推进秸秆再利用实现绿色发展

▲成吉思汗镇西德胜村惠农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里的农民正在采摘用玉米秸秆栽培的食用菌。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员在大河湾镇金星村现场对农民进行秸秆堆腐还田技术指导。

常乐 文/图

曾几何时,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剩余物被就地焚烧,造成严重的雾霾,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且极易引发火灾。近年来,扎兰屯市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坚决推动绿色崛起的战略定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一边推进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一边发展燃料化、饲料化等秸秆利用新业态,肥了土地,富了农家。

秸秆堆腐新能源

还田变肥提产量

在大河湾镇金星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研所的技术员们在现场对秸秆堆腐流程、发酵的时间、温度、比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合作社的农民说:“原来玉米秸秆在我们这都不稀罕,随意堆放,也没啥大用。现在,技术员到村里给我们带来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让我们知道玉米秸秆还能变成肥料、燃料,现在它可变成大宝贝了!”

腐熟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将秸秆腐化化解成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既保护了黑土地又能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积极响应秸秆禁烧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现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立足“秸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技术路线,坚持“还田变肥”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秸秆堆腐还田新模式,总结出一套最节本省工、可操作性强的技术送进农户家。

秸秆栽培食用菌

变废为宝促增收

在成吉思汗镇西德胜村,惠农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里的农民们忙的热火朝天,他们正在把采摘回来的蘑菇进行分类装箱。一个个圆润、肥厚的蘑菇十分喜人。合作社的负责人王景秋告诉笔者:“我种植的是大球盖菇,产量很高。用玉米秸秆、玉米芯、稻草和农作物做下脚料进行种植,既节省了种植成本,效益也特别高,产量能达到1亩地1.3万余斤。现在合作社增加了种植规模,招收了30多名工人,其中有一多半都是贫困户,他们有了工作,生活条件也好了。”

秸秆栽培食用菌不仅开创出秸秆利用新途径,而且降低了食用菌栽培成本,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目前,种植出来的食用菌在市场上销售紧俏,切实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秸秆化身新燃料

节能环保优生态

在扎兰屯市农牧业局的帮扶支持下,蘑菇气镇惠风川和合种植合作社引进了节能锅炉,投资兴建了秸秆燃料颗粒加工线,以玉米秸秆、黄豆秸秆、稻壳等为主,榛材、树枝、锯末等农林废弃物为辅,生产加工能力达到每月600余吨,消耗原材料1000余吨。加工成的颗粒直径8毫米,燃烧热值2800至4500大卡,与煤相当但燃烧性能好,燃烧充分无黑烟,灰分小于4%,是良好的钾肥资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烟尘等排放量远小于煤,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能源。该公司开展秸秆换颗粒活动,农民们可以不用花钱,把自家田地里的秸秆用闲余的时间加以收集,运送到该公司,两三吨秸秆就能换上一吨高品质的颗粒燃料,每户10亩地秸秆收集后,就能换来一吨多颗粒,平均每户都能换来三到五吨的颗粒,足够冬季做饭取暖用,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和合种植合作社法人张涛介绍说:“我们公司引进秸秆利用技术后,既提升了当地百姓的环保意识,也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他们可以把结余的秸秆运到我们这来产生价值,同时还带动60多户贫困户到公司来务工、卖秸秆,帮助他们顺利脱贫。” 目前,扎兰屯市有秸秆颗粒燃料企业6家,分布在5个乡镇办,年产能1.2万吨,可供4000户农户取暖。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