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汇众力 集众志 扶贫路上步履铿锵 ——呼伦贝尔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促脱贫

鄂伦春旗诺敏镇中草药种植基地。 侯玉鹏 摄

记者 郭悦 通讯员 张旭东 乌娅娜

如果说呼伦贝尔的发展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脱贫攻坚一定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眸过去扶贫路上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勇拼搏、勠力同心斩穷根,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2019年全年完成脱贫3121户7190人,贫困发生率由年初的0.9%下降至0.06%;剩余的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个国贫旗摘帽退出。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凝结着全市广大扶贫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与无私付出。目前,全市共派驻驻村工作队470个、1778人。其中市派干部共140人,旗市区派干部1236人,苏木乡镇派干部402人。他们奋战在脱贫一线,播种、耕耘、成长、收获,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带好头走好路——基层党组织勇当“火车头”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强大动力。全市各级党组织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探索创新,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来抓,充分发挥了“火车头”的强大战斗力。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村庭院资源有效利用,哈克镇党委、政府鼓励村民通过利用自家闲置院落发展庭院经济,以填补传统产业发展的不足。海拉尔区鑫众成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带领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让“方寸之地”变成“小聚宝盆”,拓宽镇域内乡村振兴新思路。

鑫众成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原有庭院种植经验,依托贫困户发展意愿,形成了“合作社+贫困户”的联农带农新模式。合作社为签约贫困户及农户提供地膜、种子、秧苗和生物有机肥,并免费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和农户采用绿色无公害方式进行庭院种植,合作社对收获的农产品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

2019年,鑫众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市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与186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4户)签订了种植合同,贫困户户均纯收入增加近3000元。今年,该合作社依托“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的基础,拓宽庭院发展思路,探寻哈克“一分田”新思路,即选用扎罗木得村村民及贫困户十分之一亩土质优良的家用农田,由认购者自愿在玉米、尖椒等24种时令蔬菜中自行选择,由合作社负责种植。认购者通过全程监控了解蔬菜种植情况,最终获得有机蔬菜。以此来提振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疫情期间,脱贫攻坚的脚步也未曾停歇。为帮助村民解决疫情期间农副产品销售难题,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扶贫工作带来的实效,鄂伦春旗大杨树镇包源村党支部首次尝试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积极参与“战疫助农”活动,为村民提供电商直播服务,帮助销售农产品。

直播间里农产品种类繁多,包源村党支部书记王亚杰热情地向网友介绍无公害的大豆、芸豆、枸杞,农户自家的笨鸡蛋、鹅蛋、蜂蜜,自己晾晒的土豆干、豆角丝、野生黄花菜等。为方便农户,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上门取货、统一包装,在平台直播销售。收到订单后由村“两委”帮助配送至消费者手中,短短2个小时的直播销售总额近千元。

包源村常住住户144户359人,目前只有一户掌握网上销售技能,网销人员占比非常低。“我经常下户,也愿意走市场,发现卜留克、鹅蛋等特色农产品好销售。我们身边已经有不少种植大户、特色产业户开始利用微信、淘宝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环境逼着我们必须去做了。下一步,我们想对有网上销售意向的农户进行一下培训。”王亚杰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利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等渠道帮助贫困户宣传销售,让村民不出门就能把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推广出去。“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微信群,每天群里的内容就是谁家有多少斤什么产品,以什么方式交给村两委等等。现在,村民对我们这种销售方式都非常认可,我们也会尽最大努力,让村民持续增收致富 。”王亚杰说。

点滴汇聚磅礴力量——扶贫干部争做“排头兵”

走进阿荣旗向阳峪镇兴发村,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人们就会主动围过来,说着这位带头人是如何乐于助人、如何勤政为民。他就是阿荣旗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兴发村“第一书记”宋建柱。

兴发村是阿荣旗脱贫任务较重的村之一,也是全旗扶贫产业项目落实最好的村之一。水稻种植是兴发村的主导产业,全村现有水稻面积近6000亩。可秋季水稻大面积成熟后,由于种植户的小型农机具抢收不及时,因风雪容易造成水稻倒伏而减产甚至绝收。每到收获季节,种植户都担惊受怕,宋建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经过与村干部多次研究商议,他鼓励水稻种植大户牵头,带动全村农户入股,成立水稻农机合作社。合作社的收益全部分红给贫困户,既可以解决种植户的水稻收割问题,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可项目报告出来后大家才明白——建立合作社的120万元资金就像一座搬不动的大山!在跑项目的过程中,宋建柱的腰间盘突出和痛风的老毛病又犯了,疼起来时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村干部们劝宋建柱先治疗休养一段时间,可他总是说忙完这阵子再说,随身携带的止痛片似乎成了“灵丹妙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宋建柱的这份执着得到了回报,经过扶贫会议研究同意把项目放到了兴发村。为了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效益,他和村干部先后到黑龙江省方正县、旗内新发乡进行考察,又走遍了那吉镇18家农机经销商,通过公开招投标,先后采购了7台水稻收割机、30台水稻插秧机,所产生的17万元效益全部分红给了村里的贫困户。

宋建柱认为扶贫产业要多条腿走路。他了解到那吉镇菇老爷公司的滑子菇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订单出口到俄罗斯、日本等5个国家。同时他还注意到每年6月农户水稻苗出棚后,大棚处于闲置状态,于是他在村里党员和群众代表会上鼓励大家利用空闲大棚种植滑子菇,贫困户还能享受每个菌袋1元的扶贫“菜单”补助。

就这样,宋建柱先后分3批组织兴发村群众到菇老爷公司考察滑子菇种植产业。作为“第一书记”的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驻村工作队4人共同筹集资金养殖滑子菇5000袋,带动村里的12户贫困户、6户一般户共养殖滑子菇2.8万袋,把小小的滑子菇搞成了“大产业”。

李健是扎兰屯市中和镇福泉村第一书记。福泉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9户363人,他与39名帮扶干部和村“两委”一起为贫困户出思路、想办法,通过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和生态护林扶贫等6种主要模式,共同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为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李健与村“两委”一道结合福泉村实际,采用“支部+公司+基地”的模式,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收结合起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针对村民家家种土豆、生产手拍粉的特点,福泉村引进了蒙松薯业有限公司,多次与公司洽谈、协商,以村集体的马铃薯合作社为基础,引导企业投资5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晾晒场、库房和冷库,解决了25户贫困户60余人农闲季节就业问题,通过收取承包费的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4万元。同时,将“三到村三到户”扶贫资金135万元投入该企业,所得资产收益10.8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

李健还深入了解了养殖业在全村的推进情况和农民对这项产业的接受情况与收益情况,在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商议下,提出以养殖肉牛、肉羊、笨鸡、肉鹅为基础,重点扶持肉牛、肉鹅、土鸡养殖产业,通过“能人”带领,群众跟进的模式,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福泉村养殖基地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打下良好基础。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大地上,各级基层党组织与广大扶贫干部用汗水和真情浇开一朵朵“致富花”。

▲宋建柱在贫困户家里查看稻苗长势情况。 周海强 摄

▲李健到贫困户家中核对信息。

▲鄂伦春旗诺敏镇烟囱石村梨花满园。 侯玉鹏 摄

▲选用贫困户十分之一亩土质优良的家用农田发展“一分田”,一面小旗为一分田。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