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全才医生”艾福艳

艾福艳在查房。赵荣 摄  本报记者 赵荣

在患者眼中,她是品德高尚、救死扶伤的医生;在领导眼中,她是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出色员工;在同事眼中,她是勤奋好学、阅历丰富的佼佼者。

她是谁?她是樱花医院的院长助理,兼心内科、呼吸科、重症科主任的“全才医生”艾福艳。

记者见到艾福艳时,她正在办公室里整理材料,还没聊几分钟,患者的电话就来了:“艾大夫,您在哪里?我来病房没看到您,您是不是在门诊?”“不在门诊,你原地等着,我马上过去。”挂断电话,她疾步而出。见记者跟着一路小跑,她笑着说:“难为你了,我习惯跑得快,毕竟在心内科,性格再慢的医生、护士都会被突发状况训练得说话急、步伐快,就像踩了风火轮。”

1992年,大学毕业的艾福艳踏入了海勃湾矿务局总医院,成为大内科的一名“菜鸟”医生。那时候,医院没有细分专业,呼吸科、消化科、神经科等科室都在一起,统称为“综合内科”(俗称大内科)。在大内科当医生,要学习的内容五花八门,艾福艳发觉学校学的那些知识根本不够用,实际情况总比理论更复杂。刚开始,她常常被患者提出的问题难倒。为了弥补自己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情况,她上班时跟着前辈边看边学,下班后翻阅资料和患者病例,一点一滴地吸收知识。

都说时间花在哪儿,哪儿就能出成绩。2001年海勃湾矿务局总医院改制重组后更名为乌海市樱花医院,艾福艳继续留任,2004年,因工作出色,她被任命为急诊科主任。

到急诊工作,患者的需要就是号令,艾福艳开始习惯手机24小时待命。在急诊科的日子就像打仗一样,艾福艳处理过许许多多危险紧急的情况,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提高了许多。但即便如此,一次特殊情况还是让她醍醐灌顶般意识到做个全科医生重要,但精通某一学科更重要,从此立志钻研心内科的知识。

艾福艳告诉记者,一天晚上,一名病患打电话说自己胸口从早晨开始就一直不舒服,希望她看诊。当时艾福艳已经下班回到家,但因为住的近,艾福艳便到患者家里接上患者,边往医院走,边了解情况。由于患者持续心脏难受,艾福艳立刻安排她做心电图,就在艾福艳拉心电图图纸时,只听护士“哎呦”一声,身后的患者就倒下了,最终因为心梗抢救无效死亡。

短短几分钟,一个刚刚还活生生的人说没就没了。这件事儿对她的触动很大,许多天都缓不过劲儿来,她说,“当时就觉得在这一领域还有许多我没有探索、学习到的知识。”

从那时起,她立志钻研心内科,挽救更多的生命,申请从急诊调往心内科,做一名心内科大夫。不久后,艾福艳被派往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进修,该院心内科的主任是一名非常认真、严谨的医生,对于前来进修的医生要求的近乎于苛刻。有一次,医院一名心跳呼吸停止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恰逢夜间,所有麻醉医生都在手术台上。时间紧急,主任面对着众多医生问:“你们谁会做气管插管术?”艾福艳铿锵有力地说了句:“让我来”。术后,主任逢人便夸:“一个心内科医生竟然会做气管插管术,真厉害!”回到市樱花医院,艾福艳将自己所学运用于临床,造福百姓,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

去年,一名患者突发危险,住进了ICU病房。艾福艳每天工作的重点就是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守在患者床前观察监护仪器。十几天的时间里,她只短暂地回家换洗就又回到病人床前。“看着病人转危为安,很有成就感。”她说,“身体其它部位的病变有时间可以治疗,但是心脏的病说来就来,生死就是一瞬间。”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艾福艳不时接到患者的电话,她温柔、舒缓的语调有一种安抚人的力量,会让焦躁的患者很快平静下来。她说,自己的手机号码是2004年左右办的,至今没有换过。每次接诊,她都会主动把名片或者电话号码给患者,以备不时之需。手机更是24小时待开机,不论医院、患者什么时候打电话她都第一时间到。

80多岁的郑老太是心内科的老病号,儿女们不是在外地工作,就是身体不好,老人常年由保姆和护工看护。身体不舒服时,郑老太最先想到的就是艾福艳。有一次,老人到医院就诊却找不到艾福艳,便给她打电话说:“我就要你给我看病、开药,其他人我不相信。”艾福艳立刻赶到医院,给老人开了药。“其实老人用什么药、多大剂量我在电话里都能告诉值班医生,但安抚患者更重要,为了让他们放心,我自己辛苦点也行。”她说。

董老爷子是艾福艳的“忠粉”。六年前,老人着了凉,于是咳嗽、气喘、浑身乏力,体重还轻了不少。子女们到医院给老人做了检查,CT显示老人胸部有块阴影。细心的艾福艳隐隐觉得不对劲,在治疗了十多天后,阴影还存在。艾福艳告诉老人,最好赶紧到北京的肿瘤医院检查一下。老人最终被确诊为肺癌,但是因为发现的早,只需手术,免去了化疗、放疗的痛苦。北京的专家告诉老人:“给你看病的大夫特别细心,回去以后有什么问题,你还找这个大夫。”

工作上付出太多,家庭生活势必受到影响。以前,丈夫常常抱怨自己有个不着家的妻子。可亲眼看过妻子的忙碌后,他更多的是心疼。于是常常安慰她说:“累了就休息,孩子有我,家里的活儿有我。”

一转眼,艾福艳就在这里干了28年。期间有不少外地医院抛出橄榄枝,但都被她拒绝了。“我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医院的栽培。我是矿区子女,对矿区百姓有着不一样的感情。”艾福艳说,“我的最大愿望就是想把毕生所学都奉献给这里的父老乡亲。”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