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医院安检“入法”,让距离产生尊重

《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将于7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医院可按需设安检,拒不接受安检的,医院有权拒绝其进入;面对暴力威胁,医生可避险、防卫,可暂停诊疗……(见6月6日《北京晚报》)

以往,医院实施安检是自选动作,无法规基础,不能过于用强。北京市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将医院安检确定下来,这意味着患者在看病时,接受安检成为一项法定义务。

或许有人担心此举会给患者增添不少麻烦——本来就要排队,又增加安检环节,看病颇费周折。一些病患及家属甚至会觉得,安检是医院对自己缺乏信任。如此,让医患之间可能更加心生芥蒂。

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但要看到,医院安检“入法”是当前维护医疗秩序的有力举措,也是此前一系列暴力伤医行为带来的“后果”。假如通过安检及时发现凶器,恶性案件或许可以避免。而安检只是预防伤医事件的举措之一,保安陪诊、医生紧急避险等举措结合在一起,有望大幅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全系数。

同时,必要的距离也可以产生尊重——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每个人都有领地意识,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心理距离,距离太大可能导致疏远,太近则容易形成冒犯。医患之间很多都不甚了解,甚至十分陌生,当然不应毫不设防。由此看来,医院安检看似筑起了一堵墙,但也因此让双方保持了适当距离而更有安全感。

让安检只产生尊重、不产生隔阂,患者和医生都应该作出努力。患者应体谅医生的难处,自觉遵守安检方面的规定,毕竟伤医事件频发,让医生没有安全感,而双方互信的“修复”需要一步步累积。循规守矩的患者不仅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反而会因看病更有秩序而从中获益。

而无论安检,还是保安陪诊、医生停诊,针对的都是少数违规者或闹事者,医院应通过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等措施,给予广大患者更多便捷与尊重。(罗志华)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