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羊倌佟拉嘎


剑锋 文/图

4月的草原生机勃勃,虽然还没有太多的绿意,但是这个季节正是牧民接羔的旺季,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开始。我们三人摄制组走进陈巴尔虎草原深处乌兰础鲁嘎查的一个牧民朋友希德日古家,拍摄纪录片《草原故事》。我们之前就和他沟通好了,想采访他家的羊倌佟拉嘎,希望能够从他的身上展现出草原上牧民的生产生活。

那天晚上,希德日古的阿妈给我们做了丰盛的晚餐,并邀请他家的羊倌佟拉嘎一家一起喝酒用餐。整个晚餐佟拉嘎没说过一句话,只是面带微笑,还有些拘谨。

我第一次见到佟拉嘎是在两年前,虽然他没有穿蒙古袍,但是从他的肤色和宽厚的面容一眼便能看出,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蒙古族。

佟拉嘎今年43岁,在扎赉特旗长大,此前一直在家务农。也许是生活的原因,2015年,他携妻儿一家四口来到了呼伦贝尔草原。经朋友介绍成为希德日古家的羊倌。几年的牧羊生活,他已经融入了这片广阔而美丽的草原。用他的话说:“我本是蒙古族,无论走到哪里,草原就是我的家”。

4月11日上午9点多,我们驾车来到了他们家的冬营地(牧业点)。这天,草原的天气晴朗,但是至少也有4—5级的大风。风大对于接羔有一定的阻力和困难。我们一直跟随着佟拉嘎拍摄接羔的全过程。

对于这家牧民来说,今年确实是一个丰收年。如果产羔顺利,大大小小能有1600多只羊。今春产羔量在600到700只左右。这么大的产量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对于一个羊倌来讲,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工作量也要翻几倍。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接羔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佟拉嘎天蒙蒙亮就得起床,走进每一个羊圈,对一些要产羔的母羊进行分群,喂草、拉水、还要观察每一只羊的动向。到了早晨8点左右,准备工作都做完了,把羊群放到草原上,让它们在草地上自由活动。中午再圈回来饮水。夜晚,他还要经过几次起夜去羊圈巡查。如果有难产的母羊必须要人工接羔,会有很大的风险。佟拉嘎说:“多累多苦我都不怕,就怕羊羔受到损失,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在我们拍摄中遇到了一只难产的母羊,看到大羊痛苦的表情,佟拉嘎很心疼,他说:“每天看到这些刚刚生产出来的羊羔在草地上活蹦乱跳的样子真是喜人啊。但是,每次遇到难产的母羊,我都特别难过”。我们看到他小心翼翼地为难产的母羊接生,结果小羊生下来还是没能存活。而它的妈妈第二天早上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世间万物皆有灵,当我们看到羊妈妈产下羊宝宝之后,那种精心守护小羊的每一个场面都会让你心存感动!母爱像大海,像山峰,是幸福的家园。

每一只小羊生出来的第二天就得给它们做“耳记”——就是每家的羊都要做一个自己的记号,防止日后混群。做“耳记”大多时候都是佟拉嘎的妻子和希德家人一起完成。

佟拉嘎的妻子对我们说:“希德全家对我们都非常好,我们来的时候家里很困难,是他们家给了我们最好的工作和最好的待遇,我们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大学,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都非常好。遇到他们,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

听到她这段叙述之后,我想佟拉嘎这家人不仅生活俭朴,勤劳能干,最重要的是懂得感恩。

朋友希德日古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佟拉嘎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2018年4月的一天,也是一个接羔的季节,佟拉嘎把羊群赶回家之后,发现一只大羊叫个不停。佟拉嘎突然感觉到不对劲,经过他的观察和盘点,发现丢失了一只小羊。他骑上马朝着牧羊的草场奔弛而去。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天渐渐黑了下来,家里人都在忙碌着,没有人看见他出去。

佟拉嘎在漆黑的夜晚走遍了几千亩的草场,他的妻子以为他还在其它的羊圈里干活。等她把晚饭做好之后找他吃饭时才发现人不见了。草原深处很多地方没有信号,她打了无数次的电话都打不通。人哪儿去了?她和儿子都急哭了。他们在附近的草原上一次次地呼喊,却没有一点回声。佟拉嘎在草地上寻找了5个多小时后,终于听到了远方一只小羊的叫声,咩咩……

小羊得救了,他的身体透支了。心中的焦虑和疲惫,再加上晚上没有吃饭,当他骑着马就要走到小羊羔的身边时,马镫一颤,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他抱着那只小羊羔回到家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那天是他们一家人最难忘的一个夜晚。

听到这个感人的故事之后,让我想起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和天津知识青年张勇的故事。记得很多人都说有些事情和年代有关,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年代是不同了,但是有一种精神,有一种责任感,有一种人,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相同的。

佟拉嘎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牧羊人,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和事迹。他的生活就是这样,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每天重复着前一天的日子。对于草原上的这些牧羊人、牧马人或者牧民来讲,他们的生活再普通不过了,这就是他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

当我们离开佟拉嘎的时候,他还是没说一句话,他只是和我们挥挥手,带着微笑……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