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决战脱贫攻坚——访内蒙古社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王关区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高质量予以推进,方可夺取全面胜利。就内蒙古全面脱贫攻坚,记者采访了内蒙古社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王关区。

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完成目标任务我们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王关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完成收官之年脱贫攻坚的冲刺任务、切实巩固脱贫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剩余的任务就越艰巨。不仅要啃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稳定脱贫,还要关注存在返贫风险和存在致贫风险的人群,及时将返贫致贫人口纳入帮扶范围;要切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和同步搬迁群众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和后续扶持工作,着力巩固脱贫成果。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扶贫产业的发展面临挑战。农牧业生产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业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特别是对休闲、观光、体验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利影响较大。同时,贫困人口增收难度加大,诸如贫困地区农牧业和其他产业能否提质增效、鲜活农畜产品是否可以及时销售、农牧民外出务工是否顺利等,都会影响贫困人口收入。

记者:我区脱贫攻坚战目前的总体形势如何?

王关区:经过艰苦努力,我区的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157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到0.11%,所有贫困旗县和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近日,我区获得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两个“优秀”等次的奖励资金4.2亿元,此次成效考核,是我区历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目前,我区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国家扶贫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我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部完成改造,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贫困人口危房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完成,“两不愁三保障”总体成为现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消费扶贫等快速发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普及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逐步改善,自我发展能力和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总攻决战倒计时,正处在夺取全面胜利的紧要关头,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记者: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精准施策,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王关区:要大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有效形成扶贫新业态、新模式。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进一步增强扶贫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力度,引导和推动更多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和品牌塑造,健全完善产业扶贫带贫减贫制度、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要多措并举保障扶贫资金投入,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用好中央专项扶贫资金,加大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养殖结构调整,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贫困人口经营性收入稳定增加;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多雇佣当地剩余劳动力,使贫困人口在本乡本村就能获得较多的工资性收入。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扶贫长效机制。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心要从注重脱贫向脱贫和巩固提升并重转变,把预防、治理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将新致贫返贫人口纳入帮扶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扶贫长效机制。要加速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使脱贫的基础更加牢靠、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 籍海洋)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