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海南区:产业扶贫组合拳激活贫困户“造血细胞”

夏日里,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沿路两侧的田地里绿浪涌动,一派生机。在村企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葡萄地里,工人们正忙着为葡萄树浇水,侍弄新长出的葡萄枝蔓,眼前的万亩葡萄已进入快速生长期。

每天一早,赛汗乌素村的贫困户白玉娃就早早来到葡萄地里干活儿。她本是阳光田宇公司聘请的长期保洁工,农闲时节,只要她愿意来地里打工干活儿,同样可以得到一份收入。

“工作地点就在家门口,每天忙完公司的活儿后,还不误自己家里的事儿,一个月近3000元的工资,足够一家人过上好生活。”白玉娃告诉记者,她已在阳光田宇公司干了4年,如今她家现已实现了脱贫。

毗邻赛汗乌素村的阳光田宇公司主要从事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是乌海市的农牧业龙头企业。过去,该村的1万多亩耕地一直是村民各自经营管理,比较分散,村民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一年下来收入微薄。

近年来,赛汗乌素村积极与阳光田宇公司开展村企合作共建,阳光田宇公司与赛汗乌素村的300余户居民签订合同,带动农区居民种植葡萄1万亩,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企业根据每个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安排强度合适、时间合理的工作,让他们参与到公司种植、养殖、加工、餐饮等各个岗位中来,很多贫困户由过去单纯的“靠天吃饭”转变为有了稳定收入的上班一族。

据阳光田宇公司工作人员李明雪介绍,自2014年与村庄搞村企合作以来,已累计帮助238户、57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脱贫。

如今在海南区,通过村企结对帮扶、互助合作等方式,很多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增收,其中仅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5700多元。

乌海市74%的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户分布在海南区,这里是乌海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多年来,海南区将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打出一套产业帮扶组合拳,帮贫困户彻底拔掉穷根。

海南区通过出台《海南区村企结对帮扶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争取到6家工业企业帮扶资金50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带动,并优选发展前期较好的农业企业采取投资合作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建档立卡户发展种、养殖产业和发展高收益的经济林、葡萄种植、温室种植,小规模养殖,经营农家乐、超市、小型加工厂等产业,分别给予农资购入、农产品销售补贴和产业发展菜单式扶持政策。该区采取企业投资、政府补贴、农户自筹的模式,支持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并通过组建由三级农技人员和致富带头人构成的技术指导服务队伍,加强对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指导。

“2019年,海南区正常脱贫贫困户人均生产经营性年收入达6663.2元,占总收入的25.65%,比2018年增加9.76%,这说明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正逐渐有了自主‘造血’的能力。”海南区扶贫办主任刘国芝说。

截至2019年底,海南区建档立卡贫困户554户1341人已全部脱贫,对于现有享受扶贫政策的148户353人,海南区还将“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他们稳定脱贫。(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于海东 郝飚 实习生 马丽辉)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