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不论是各种扶贫政策的发布,还是精准扶贫的进行,“扶贫”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似乎从未缺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扶贫工作的经久不衰不单是由于我国农业大国的历史渊源,也是当今破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使命所必需的。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不单要做好,要做细,更要保障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到人。扶贫路上,就是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是一种信念。正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少》中13岁的代课老师魏敏芝为了遵守诺言,只身一人进城寻找学生张慧科那样,她笃信的就是“一个不能少”原则,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一个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同理,在扶贫的路上,我们也要有决心,有勇气,以“一个不能少”为准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需要领导干部当做信条去笃信。当前,一些贫困地区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这切实需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作为脱贫致富的领路者,务必大刀阔斧,切忌谨小慎微。很多人认为“做得多错的多”,因而在工作中时常为利益掣肘,踟蹰不前,往往错失发展的良机。然而,公道自在人心,真正为民着想的心是能为老百姓所体谅的。

“一个都不能少”的实现要靠知识的填充。物质扶贫固然重要,扶智、扶志在扶贫落上更加不可或缺。靠国家物质帮扶只能解决暂时贫困,真正的脱贫应该靠知识,靠智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广大贫困人民拥有一技之长,靠知识、靠本领、靠科技、靠大数据,真正走向致富路,彻底改变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有国家支持、政策引领,然而扶贫工作的主体是广大贫困人民。打铁还需自身硬,真正的发展要靠个人的努力,这就需要广大贫困户自立自强,切勿妄自菲薄。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当做向上的阶梯,把扶贫干部当做领路者、带头羊,与其坚定的走下去,致富途中,“一个不少”的局面终会实现!(裴云霞)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