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用脚步丈量责任 以行动守护平安——记阿拉善盟抗疫一线的工作者

今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来势汹汹。面对严峻且复杂的形势,我盟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他们中有的为“大家”平安,舍“小家”团圆;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危险岗位;有的连续奋战,只为守住那一道安全线……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看到春暖花开的希望,聚起笑对阳光的力量。本期,让我们走近这些疫线人物,讲述他们的感人事迹。

刘永福:“硬核”所长的“硬核”防控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战“疫”中的“硬核”标语、“硬核”喊话十分有效,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的,在额济纳旗公安局的防疫一线,也有这样一位“硬核”宣传员——巴彦宝格德派出所所长刘永福。

吃住在一线,防控在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开始至今,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刘永福没有回过一次家,他组织带领全所民警奋战在一线,设卡值守不放过一人,巡逻排查不留死角,被称为“硬核”所长。

“您好,请把车窗摇下,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没有发热咳嗽……”敬礼、盘问、核查,配合防疫人员、驻地苏木工作人员测量体温、登记、劝返等一整套流程,蒙甘界14号临时疫情防控检查站内,刘永福做得干净利落。随着夜幕降临,气温降至零下二十几度,临时点的条件异常艰苦,没有可取暖的设备,刘永福冷了只能裹紧身上的警服继续坚守岗位,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他就吃方便面充饥。

在执勤点值守完8个小时的工作后,其他工作也不能落下。“家中共有几口人?是否有湖北和外省返乡人员?近期是否外出探亲访友?家人身体状况是否有异常?”“要减少外出,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外出记得戴口罩。”……这是刘永福跟同事开展上门摸排每天重复最多的话,他们严格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方式逐户上门进行摸排登记。从姓名、家庭人数、是否有外出和外省返乡人员等内容,一项项询问,一项项核实,做到每家每户人员底数清、情况明,掌握最准确的数据和情况,同时宣传引导辖区群众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不外出、不聚集、不信谣、不传谣,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氛围。

用“舍小家为大家”这句话来形容刘永福非常恰当,自开始坚守一线,他很少回家看望家人,每当他的儿子想念爸爸的时候,就用妈妈的手机给他发视频:“爸爸,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呀?我要你回来陪我。”一旁的妻子总是夺过手机宽慰着他说:“你不用担心,儿子瞎闹呢,家里我会照顾好的,你工作时要照顾好自己。”听完妻子的话,刘永福忍不住湿了眼眶。他想起2019年12月老母亲重病入院,自己一直忙着做入户调查,直到忙完最后一户工作才赶回去,等赶到医院时母亲已在弥留之际,没有和他说上一句话就撒手人寰。面对家人的埋怨,他只能以“自古忠孝难两全,坚守岗位写忠诚”安慰自己。

作为一名多年坚守在最基层一线的民警,刘永福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只是用热血与执着来表达对党的忠诚,用勇敢和担当来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额旗公安局供稿)

李颖:疾控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坚守疫线的源动力

走进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走廊,刺鼻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一扇扇紧闭的大门内是实验室人员忙碌的身影……

今年33岁的李颖是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员,同样也是有着10年党龄的党员。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李颖和另外9名同事共同承担着全盟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而检测仪器和试剂盒则是他们手中最有利的武器,每一次检测既是一次充满危险的挑战、又是一项必须坚决完成的任务。

李颖和同事们每天不仅要对病例样本进行检测,还要总结分析前一天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相关物质的统计和上报,同时做好下一班检测试验的准备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

医护人员零感染,既是对自己负责,又是对他人负责。对于李颖来说,厚厚的防护服是她另一个忠实可靠的战友。每天她都会穿着三级防护装备进入实验室进行排查病例标本的检测筛查工作,但穿戴防护设备却有着常人难以知悉的繁琐和艰辛,即使非常熟练,穿脱一次也要半个小时。由于防护服里非常闷热,脸上身上经常会闷出汗,整个人犹如“蒸桑拿”,眼罩还容易起雾,因此她必须忽略所有的不适专心于眼前的工作。为了节约防护用品,她经常要坚持6、7个小时不上厕所、不喝水。

生活中的李颖是一个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丈夫常年在青海市工作,平日里她既要照顾父母,下班后还要独自一人照顾三岁半的女儿,虽然苦、累,但李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今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她说,春节之前家人约好了去外地过年,但接到单位的通知后,她取消行程,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坚守阵地。大年初二是她的生日,往年一家十几口人都会为她庆生,而今年女儿在手机屏幕另一边的那句“妈妈加油”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得知需要驰援武汉的消息时,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并写下“请战书”。“不论生死、不计报酬对于我来说有点高大上,我也没想那么多,但面对疫情,我就想出一份力。”李颖说。

如今,昼夜奋战在检测一线的李颖早已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但她却从不后悔自己的坚守,始终秉持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疾控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她坚守一线的源动力。

(张彧)

朱社生:战“疫”路上的退休老党员

在新冠肺炎病毒防控的第一线,总有这么一群人,积极协助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面对疫情毫无退缩,他们就是社区退休党员。他们在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前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65岁的朱社生是南环街道梅桂苑社区党支部的一名退休党员,家住绿色之光小区南区。退休前,他在阿右旗文化广播电视局工作,是单位里的业务标兵,曾连续5年被单位评选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得旗机关党委和全旗“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而这些成绩在朱社生看来都已成为过去。他说:“所有的成绩和荣誉都代表以前。虽然现在退休了,但决不能忘了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作为一名老党员有责任冲锋在前发挥余热。”

1月31日,朱社生主动到社区请缨,成为疫情管控工作开始后,绿色之光小区第一个参与到这场抗疫战中的志愿者。从社区主任手里接过那面写有“疫情防控党员职员服务队”的红色大旗,戴上“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红袖标,他身上的担子和责任重了。一个月的服务工作中,朱社生对自己要求很高,他没有请过一天假,也没有轮班。每天他总会按时到达自己的“岗位”,积极参与到小区的防疫工作中。

了解社区人员动向、发放防疫宣传单、疏导车辆、给居民作登记、扫描二维码、发放消毒水……小区里总能看到朱社生忙碌的身影。“绿色之光小区南区共有634户人家,2000多名住户、600多辆车。人员多,防疫检查工作压力大,但他一直坚守在岗,从没说过一句累。”小区物业经理朱凤玲说。

如果不是家人经常打电话提醒朱社生吃药,大家都没想到这段时间尽职尽责的老党员一直以来都是“带病上岗”。春节前夕,朱社生因哮喘引起肺部感染住院15天,就在他病情好转出院不久,疫情突如其来。朱社生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到“前沿阵地”开展志愿服务。“抗击疫情,人人有责。越是在形势严峻的特殊时期,党员越是要冲在前面,决不能掉队。等疫情结束了,我要好好陪陪家人,好好看看我们巴彦浩特的美景。”朱社生笑着说。

如今,绿色之光小区南区的不少志愿者已经撤走,朱社生还坚守在岗位上,继续着小区管控的工作……

(李亚男)


[责任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