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坚守与奉献:疫情防控一线的最美风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以及医务工作者、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坚守在抗“疫”一线,成为疫情防控中温暖人心的力量。

冲在前线的医护“战士”和疾控工作人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斗中,医护人员义不容辞成为冲在第一线的“战士”。作为土左旗新冠肺炎诊治定点医院,土左旗人民医院干部职工放弃春节休假,纷纷写下决心书,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医药物资保障、应急救治演练、药品目录调整……各部门齐心合力,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做好准备。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人员中,有那么一群人最早冲在第一线,他们就是“疾控人”。

凌晨两点的呼和浩特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PCR实验室灯火通明,为了最后的一组数据,检验人员还在忙碌着。

雾气布满了眼镜和面罩,汗水冲开的缝隙中透露出专注的眼神,认真检测每一例标本,精细的操作容不得丝毫马虎。为尽快筛查出病毒,为疫情判定提供最直接的证据与支撑,呼和浩特市疾控中心的检验人员全员上阵,通宵达旦,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

“PCR实验室进出一次程序繁琐,为了及时沟通信息,只能用对讲机和里面的同事传递信息。”实验室组长杨月清告诉记者,从年前到现在,接样检验24小时不停,作为组长要做的工作很多,涉及调配实验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审核实验数据、上报实验结果等多项内容,还要通知组内洗消人员做好保障工作。这位“老”科长每天只能抽空打个盹来缓解疲劳。

在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的同时,组内的洗消人员早已做好准备,帮助实验人员把被汗水浸透的衣服等用品浸泡消毒,办公室里早已准备好了热水和泡面,但大家来不及吃上一口面,喝上一口水。6名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轮番上阵,连日的奋战使一些体弱的工作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几乎虚脱,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在可能带有感染的样本面前,他们从未有过畏难情绪。

随着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的开始,玉泉区疾控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忙碌了起来。前一天晚上只睡了3个小时的宫俊平又冲在了流调一线,“你从哪里回来?去过哪些地方?还记得与哪些人有过密切接触吗?”宫俊平耐心问询,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所有细节都不放过,以便最终形成流调报告。大家每天关注的疫情公告里的关键信息,就是由“宫俊平们”逐一确认而来的。

2月1日21时45分,玉泉区疾控中心接到通知:市疾控中心关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就诊的一例患者核酸检测为阳性,该患者家住玉泉区秋实璟峯汇小区。玉泉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刻分两波开展工作,第一波工作人员进一步深入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进行流调,第二波工作人员深入秋实璟峯汇小区同时进行流调和消杀工作。

“消杀工作做到位,疫情防线就加固一分。”凌晨时刻,消杀组的工作人员身着厚重的防护服,背着电动喷雾器对秋实璟峯汇小区进行全方位消毒,并对确诊患者居室进行终末消毒,直到凌晨两点才彻底结束秋实璟峯汇小区的消杀工作。

疫情一线的最美“夫妻档”

在这场全员参与的抗疫阻击战中,基层一线也有许多“夫妻档”在并肩作战,他们是万千“逆行者”中的一员,他们是特殊的战友,也是同一防线上坚守各自岗位的最美卫士。

陈瑞厅与华莎夫妻俩是毕克齐镇上十里坡村的普通党员,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夫妻俩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到支部“请战”投身防控一线,宣传和动员群众共同严防严控、日夜奋战。他们顾不上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

乌日娜是富丽社区党总支书记,她的丈夫呼斯勒是光明路街道办事处行政办主任,1月26日,正月初二晚上,正准备吃饭的乌日娜接到电话,马上返岗参与疫情防控部署工作。乌日娜和丈夫呼斯勒将两个年幼的孩子安顿给老人,放下筷子就起身出发了。夫妻俩一起在基层工作了十多年,两人早已形成了默契。

组织社区小区检测点,登记进入车辆,对社区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检查、筛查居民发热情况、组织社区卫生消杀、关注密切接触者……这些成为乌日娜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事多且杂。呼斯勒虽然不在社区一线,但负责物资收集和登记等工作,每天忙完也已到深夜。夫妻俩早出晚归,各自坚守岗位,共同奋战在防疫一线,见面时间寥寥无几。

2月8日,20时16分,正在呼和浩特市东疫情防控检查站执勤的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大学城派出所民警杞穆臻刚刚协助测量完返城人员的体温,突然手机响了,低头一看,是妻子打来的视频电话。跟执勤点的带班领导请了几分钟的假,杞穆臻躲在了临时搭建的安置房后面,接通了视频。视频画面中左上角的方框中是杞穆臻,右上角的方框中是爱人包蕾,下面的方框中是两岁的儿子。

“吃饭了没有?”

“累不累啊?”

“听奶奶的话没有?乖不乖啊?石头。”

……

这是一个不平常的视频通话,一家三口人分别在一个城市的三个地方,妈妈包蕾在医院抗疫一线,爸爸在检查站,两岁的儿子在奶奶家。

“宝贝,你在家乖乖听爷爷奶奶爸爸的话,你们出门要戴好口罩,注意安全,疫情会很快过去的,妈妈不久就能平安回家。”简单的嘱咐,真挚的挂念,成为非常时期一家人特别的“团圆”方式。

“今天元宵节,也是你离开家的第17天,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家,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杞穆臻说。

“今天没能吃上元宵,也没法和家人团聚,希望我们的努力和付出能够让更多的人团聚。”包蕾说。

边说着,边看着……一家人依依不舍。

杞穆臻是医警家庭,爱人包蕾是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的护士,腊月二十九,医院成立了临时救治小组,包蕾毅然回到医院,冲在了抗击疫情一线。直到元宵节,她已经17天没有回过家了,包蕾说,自己是护士,干着这份工作,遇到特殊情况,本来就是分内的工作,但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石头。

像杞穆臻这样医警家庭,在大学城派出所里还有两个。胡宁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和两个孩子,爱人赵娜是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的护士。按照工作安排,胡宁是除夕当班,他本想着除夕没能和家人吃个团圆饭,元宵节再补上的,却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改变了计划。在值班室里,他的手机视频画面中有4个视频框,除了他和妻子,还有两张稚嫩的面孔,一个7岁,一个3岁,被分别送到了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家。就这样,这个元宵节,一家人在视频中团聚在一起。

李鹏飞,医警家庭,妻子樊丽娟也在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工作。从初一到十五,她和爱人李鹏飞在不同的岗位上坚守了15天。

一个家庭,一份奉献,正是有了这些舍弃小家守护大家的人,汇聚到一起,为战胜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才有了千家万户的安宁和平安。(记者 刘军 云静 梁婧姝 阿柔娜 祁晓燕 通讯员 周楠)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