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网络述年】淘米,少不了的过年美食仪式感

进入腊月,淘米蒸豆包、撒年糕还是东北老家不可缺少的美食。淘米需要黍子,那时候,一家几亩薄田大都种玉米高粱为主,只有山坡地、镐头地等二类地上才会种黍子。黍米也分大黄米小黄米之分,需要淘制才成磨面。大概要泡上几个时辰,然后捞出来,用折子盛起,一夜之间可以控干水分,第二天就可以上碾子碾面了。说到折子,那是用高粱桔杆皮编织而成的,在农村经常要用到的器件。不仅淘米要用得到,而且蒸好的豆包、年糕都要放在折子围成的囤子中,在冷屋中贮存,随时吃取。

村子里的碾道是公共设施,有数的几个碾道分布在村子中,家家户户需要淘米,因此要分个顺序占个先后的。淘米的人家早早起来,拿把扫帚或带上驴套送到就近的碾道,顺便看一下,还有什么东西在碾盘上上,就知道有几家准备碾面了。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没有人在第一天晚上提前去占碾子,也没有人抢了别人的顺序,由来已久的村规乡约就是这样的淳朴。那时每家每户大概要淘上半斗八升的米,靠一头驴马也是磨不完的,向邻里乡亲有驴马的人家借着使。碾米过程中间让驴马也换一换套,不能累着驴马。

淘米多是腊八过后,是很冷的时候了。碾道都是留着门口和小窗子的,需要带上棉门帘遮挡。但在“腊七腊八,冻死俩三”的节气中,仅此也是不够的。碾米筛面的过程中,潮湿的面会冻在箩上,所以还要准备火盆,随时烤一下箩。火盆是泥制的,放在家中炕上,不会烧了炕席。农村的冬天一天就吃两顿饭,为了淘米,村里人家有时需要早早的起来,排到后面的,还要点上煤油灯碾米,劳作上五六个小时,才能碾好米面。回到家中开始烧水,用刚碾好的面撒出第一锅年糕来。豆包是需要发面的,第一天和好面,放到炕头,要第二天面发了才可以蒸豆包。

后来有加工厂,村里的碾道废弃了,拆除后修成了小广场。淘米可以加工成面,而且想吃随时都可以做,省时省力。淘米蒸豆包、撒年糕的过程,很有过年的仪式感,过去的时光很慢,依旧听得到夜半淘米沥水的滴答声、马拉碾子的马蹄声、蒸年糕从锅盖释放出的蒸汽声……如今迎接春节,淘米蒸豆包、撒年糕的习俗依旧,村民那最朴素的公序良俗还依旧,掀开锅盖那豆包年糕浓浓的香气袭来,依旧是儿时的味道,生活在这变化中继续着幸福的滋味,历久弥新。(李国才)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