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民生五问: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母体虚寒,饮食口味偏淡,宝宝有新生儿黄疸……”1月8日,45岁的金牌月嫂姚世美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雇主和宝宝的信息。姚世美家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县府街,是儒科家政的一名金牌月嫂,说起月薪从2000元到1.68万元的大幅度跳跃,姚世美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

以前,姚世美在一家工厂工作,经常上夜班,工资不高,工作一段时间后便离职了。“没有工作那段日子,我感觉非常彷徨,不知道该去干什么,能干什么。有一天,跟邻居闲聊时得知,回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中心正在儒科学校举办月嫂技能免费培训,我就去报了名。”姚世美说,通过培训学习,她考取了月嫂职业资格证,此后又通过不断实践、学习培训,拿到育婴师资格证,还学会了催乳、小儿推拿、营养配餐等技能。

在姚世美家的一面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数面锦旗,“看,这是我收到的第一面锦旗,是达茂旗一位产妇送的,她生了一对双胞胎。这面锦旗是三胞胎父母送的……”说起锦旗背后的故事,姚世美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

从业至今,姚世美护理了80多名新生儿宝宝,通过入户照顾产妇和宝宝,与很多雇主成了朋友。

据了解,2019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完善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大力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技能提升工作,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等,各项就业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2019年前三季度,内蒙古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稳定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设全区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促进求职、用工需求和培训精准对接,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

招聘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为求职者讲解岗位需求

内蒙古自治区2020届高校硕博士毕业生就业专场双选会吸引了众多求职者

内蒙古自治区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预期目标?怎样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王美兰代表: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经济收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稳定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我认为,政府应该出台更有力的举措,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农牧业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好了,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了,就业自然就稳定了。”人大代表、乌兰察布市内蒙古绿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美兰说。

2015年,心系家乡的王美兰从石材行业转行投身农业种植,在丰镇市巨宝庄镇巨宝庄村建立起集有机蔬菜、水果、杂粮等种植、加工、销售、配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产品企业,目前该企业已经成为丰镇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更多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就业的平台,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发展,带动260余人就业。

在王美兰看来,要解决更多人就业,离不开产业的支撑。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和政策倾斜,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体,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及转型升级,创新业态,引导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岗位;其次,做好科技兴农文章,通过发展现代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乡村特色旅游等产业,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壮大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有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以产业促就业,以品牌稳就业,让农牧民增收致富;第三,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股金、薪金、租金的形式,为农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土地入股有股金,流转出去有租金,务工就业有薪金,让农牧民在家门口灵活就业;第四,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开展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吸纳各大高职院校懂技术、有技术的专业人才到基层,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让企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梁淑琴委员:拓宽妇女就业创业领域

政协常委、自治区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梁淑琴一直关注如何促进妇女创业就业、脱贫增收的问题。

梁淑琴说,她通过调研发现,在民族服饰领域从业的绝大部分是女士,她们热爱这个行业,缝、织、绣都是她们的独特优势,有良好的手工艺基础,有的人还是非遗传承人。为此,自治区妇联实施了 “布丝瑰行动计划”,努力提升妇女在民族服饰领域的获得感,吸引带动更多人在这个领域创业就业。

计划实施以来,依托各级妇联组织、相关企业和妇女带头人,培训了4.5万名妇女,帮助她们提升设计理念和技能水平,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妇女有3500多人;为她们搭建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并在高校建立了“布丝瑰研学基地”,推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计划实施过程中,兴安盟科右中旗刺绣扶贫产业项目还在“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中荣获“公益组”金奖。还有一位妇女带头人,她凭借几十年的品牌代理销售经验,把近40家民族服饰等相关小微企业的产品集聚起来,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把产品卖给都市时尚人群。

梁淑琴建议,在带动妇女创业就业的过程中,通过“布丝瑰行动计划”,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关妇女人才数据库、创建巧手示范基地,举办加工制作技能培训,以民族服饰元素化、时尚化、生活化、产业化为发展起点,逐步覆盖其他女性擅长的、能带动妇女就业增收的领域,切实提升广大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


何桂梅代表:靠文化资金技术提升底气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牧区人口持续向城镇流动是大趋势,农村牧区人口流失必然会造成当地的人才不足,影响乡村振兴进程。因为产业兴旺需要有人干、生态宜居需要有人气、乡村文明需要有人传承、生活富裕要有人共享。”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永华村村民何桂梅说,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就要从实际出发,弄清扎根农村牧区的人才需求什么,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生活、创业、就业上的难题,让扎根农村的人才有干头有奔头。

何桂梅建议,政府要加强农村牧区本土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农村牧区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乡土人才培育计划,由政府牵线搭桥与职业院校开展农牧民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有了文化技术,农牧民就业创业就更有底气。此外,要加大农牧民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由政府出面,与银行签署一份农牧民创业担保基金贷款协议,通过设立这样的专项基金,摆脱传统抵押担保的束缚,解决农牧民创业融资难题。有了资金,农牧民创业的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另外,政府还要加强农村牧区教育上的投入,这也是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的硬性条件。现在,农村牧区的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农牧区没有好的教育资源,也是留不住人才的。同样,医疗卫生、人居环境也是留住人才的加分条件。总之,各级政府要多措并举,确保农村牧区人才 “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进一步稳定就业,促进创业。

刘楷委员:政府做好导航授技促进就业

“近年来,突泉县以‘抓产业促就业、抓创业带就业、抓实业增就业’的形式,全面促进贫困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使想就业、想创业者有其业、乐其业,让群众生活有保障,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政协委员、兴安盟突泉县县委副书记刘楷对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说。

刘楷说,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19年,突泉县城镇新增就业1987人,高校毕业生就业50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63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00人,青年就业见习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8%,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1035人次。为了促进就业,全县在社区、村屯建立了“打工直通车”就业服务工作站,配备“打工直通车”智能终端设备,通过一键式服务,搭建就业对接平台,全面打通了就业资讯“最后一公里”,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让广大农牧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一键报名、安全就业。同时,突泉县还积极做好就业市场对接工作,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并深入乡镇、村屯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就政府如何为群众当好“就业创业红娘”,刘楷建议,政府要做好导航,授技促就业,通过开展家政服务、手工编制、乡村旅游、家畜(禽)饲养、特色农产品种植等专业技能培训,为有培训需求的广大农牧民量身定制培训内容,进一步拓展农牧民群众就业之路,不仅要让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致富增收,更要激发他们的就业和创业热情。同时,还要打通束缚创业、创新、创造的堵点,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通过产业繁荣,带动更多人就近就业。

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张巧珍  刘  睿  牛天甲 首席记者  刘晓君  王树天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