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办好课后服务这件民生实事

对家长来说,有一种痛苦叫做:“孩子放学了,我还没下班”。

近年来,为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在校时间不断缩减,给家长带来诸多不便:家长一般6点才能下班,小学的放学时间却大多在4点左右,两个小时的时差,成了很多双职工家庭的一大困扰。这一情况也被业界称为“三点半难题”或者“四点难题”。

对家长来说,孩子放学了却不能去接,无论是任由孩子自己回家,还是让他们自由玩耍,都让人难以安心,这既影响家长的工作情绪、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给年幼的中小学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正因为如此,各种课后托管班、小饭桌尽管收费不菲,但是依旧十分火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全社会都关注的热点民生话题。

如今,这样的状况在我区将会得到改善。2017年,包头市开始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探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综合施策解决家长接送难、作业辅导难等问题,增强教育服务能力。

《意见》明确,学校周一至周五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每天原则上不超过2课时。这一安排,意味着家长们成功跨越了“放学”到“下班”的时间差,既解决了家长的燃眉之急,也确保了孩子的安全,可谓一举多得。可以说,开展好课后服务,是化解“孩子放学了,我还没下班”这一难题的一剂良方,是一件多方共赢的好事儿。

当然,要把好政策落实好、执行好,还需跨越不少“坎儿”。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包头市的成功经验。

首先是学校为主。需要明确的是,课后服务的主体是学校,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特别是让家长放心这一点上,有着其他机构难以比拟的天然优势。所以我们要加强统筹规划,整合优质资源,规范课后服务管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其次是家长自愿。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无论课后服务多方便、多共赢,终归是有偿的、有选择性的,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乐意选择。所以是否参加课后服务,需要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告知相关事宜,把主动权交到家长的手中,切莫强制参与。

第三是做好服务。课后服务的初衷虽然是为了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但最终还是要落脚在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面。需要强调的是,课后服务决不能沦为学校的教学延伸或者集体补课,而应该是作业辅导、自主阅读、体育、艺术、娱乐的综合体。

最后是强化监管。要让好政策落地开花、结出善果,监管必不可少。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督导检查,对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开展课后服务搞“一刀切”等行为严肃查处,防止民生工程积民怨。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课后服务作为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能够缓解很多矛盾,化解诸多难题,对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有积极意义,希望这一制度能够不断完善、推而广之,实现更广泛的多方共赢。(李振南)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