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兴安盟唱响草原新牧歌

伴着春风,走进兴安盟,广阔无垠的草原上,一片片收割牧草后的草原被黄里透着微绿的“地毯”覆盖,绵延到天边。不难想象,天气转暖后,这里将呈现出怎样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景象。

自4月20日起,兴安盟草畜平衡区886.12万亩辽阔草原将陆续进入休牧期,休牧期草畜平衡区将全面禁牧。去年休牧期结束时,据监测数据显示,全盟天然草原草群平均植被盖度达53.28%,草群平均高度达10.75厘米,牧草生长状况良好。

禁牧休牧也是增绿。近年来,兴安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通过科学划定禁牧休牧区域范围、强化监督指导和巡查力度、加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执法力度等一系列禁牧休牧措施,探索出一条“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百姓增收”的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禁牧,为草原增绿

兴安盟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北纬46度,是羊草、猫尾草最适宜生长的故乡。近年来,兴安盟持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补制度,严格落实“草畜平衡”政策,着力改善草原生态,不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推进退耕还草、舍饲养殖等一系列禁牧措施,换来了一碧千里的草海,也换来了现代草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科右前旗阿力得尔现代草产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一辆辆满载饲草的运输车有序地驶入。“依托自然资源以及阿力得尔苏木的区位优势,科右前旗政府打造了这个现代草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引进7家国内草业龙头企业。”内蒙古云牧草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永介绍说,该园区总占地面积1338亩,包括饲草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区、草原食品及道地药材加工区、牧草超市等功能区,将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切实让产业成链、草原增绿、饲草“生金”。

禁牧休牧是保护生态的关键,兴安盟在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草原适度开发利用,以利用促保护,让草产业成为兴安盟的新兴产业和富民强盟的特色产业,实现了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协调互促,走出了一条现代草产业的发展之路。

改良,为牧业增效

禁牧并非简单的“禁”与“限”,而是通过改变牧民传统的养殖方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为了减轻草场压力,让草原“喘口气儿”,兴安盟调整养殖结构,唱响了“改羊增牛”的新牧歌。

走进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特门乌拉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头头西门塔尔牛体态健硕。“这些都是改良后的西门塔尔牛,每头牛比本地牛多卖3000元。”合作社负责人韩恩成介绍说,草原上的羊越来越多,把草都啃没了,作为牧民,他积极响应“改羊增牛”政策,卖掉了家里的200只基础母羊,购进了优质的西门塔尔牛,当起了“草原卫士”。如今,韩恩成的合作社肉牛存栏量由最初的6头发展到了200多头,年收入达80万元。“和养羊相比,舍饲养牛减少了人工成本,对草场的伤害降低了,收入却增加了不少。”韩恩成说。

“改羊增牛”改变了兴安盟牧民传统“耗草养殖”的生产方式,激发了草原牧民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兴安盟通过发展舍饲育肥、牛产品精深加工、延长牛产业链条等措施,全力做好“牛”文章,让牧民在“草+畜”的产业结构中稳步增收。2023年,全盟肉牛存栏达147.25万头、出栏48.22万头,牛肉产量达8.6万吨,全盟肉牛养殖户达79944户。

奶业,为百姓增收

禁牧,收获的不只是绿色,好生态就是“金饭碗”。兴安盟位于黄金奶源带,水质、土壤、空气优良,牧草资源丰富,1895万亩黑土地、3918万亩优质牧场,具有发展奶牛养殖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兴安盟围绕怎样解决好草畜矛盾、超载过牧的问题,让百姓“减畜不减产、减畜不减收”,探索出了“奶食品加工增收”“饲草料中央厨房配送”“劣畜换优畜”等6个典型模式,做好自然保护、绿色发展和百姓增收文章。

走进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阿拉坦敖都嘎查西恩尼根家庭牧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奶香,晾晒架上摆满了奶豆腐、奶皮子、奶渣等奶制品,冰柜中储藏着黄油、酸奶。牧民义乐呼熟练掌握奶制品制作技艺,每年通过销售手工奶制品增收10余万元,原来30平方米的小作坊变成了现在300余平方米的制作车间。“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好‘母亲草原’,发展奶制品产业同样可以增收。”义乐呼说。

“奶食品加工增收”模式让过牧户通过舍饲养殖乳肉兼用牛生产牛奶,增加经济效益,提升奶产业发展水平;“饲草料中央厨房配送”模式在农牧交错区培育畜牧业社会化服务机构,为舍饲半舍饲养殖户提供全面服务,提高养殖效率;“劣畜换优畜”模式引导养殖户加快品种改良,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有效缓解了天然草原压力,实现草畜平衡及草原生态良性循环。

禁牧休牧,让岭上兴安盟绿色愈发厚重。畜牧业从粗放发展转向规模集约高效,从简单利用草原转向生态红利共享。当绿水青山有了“生态身价”,兴安盟人更加珍视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如今,兴安盟森林覆盖率达33.4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4.14%。

在盛夏时节,你不妨走进这片草原,感受那里的天高云淡、草木葳蕤和绿色发展的蓬勃脉动……(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烨琳 韩雨格)

[责任编辑:韩伟丽]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