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红山区驰而不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绘就绿水青山美丽画卷

-----红山区驰而不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时下的南山,秋色渐浓、层林尽染、风景如画,林草中,一簇簇一丛丛八宝景天热情绽放,红叶与碧水相映,美不胜收,引入驻足。

自2012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赤峰市红山区园林绿地面积从2012年的75万平米增至目前的673.9万平米,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3600亩,建成区绿地率45.0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24平方米。红山区正以“绿”为色,向“绿”而行,驰而不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谋定而动   开启美丽红山新征程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近些年由于水源不足,加之林相单一,植被退化严重,红山区通过实施“两山两园”景观提升工程,打造市民身边的森林公园,构建有特色的绿色城市景观。

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南山和红山分别是赤峰市文化遗址所在地最大的郊区公园,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恢复植被,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稳定性,以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和观赏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建成后的“两山两园”景观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去处的同时也带动近郊乡村旅游产业提速,持续提升“古韵红山·印象赤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乌兰哈达公园占地1965亩,园内建有森林植物科普、森林拓展、森林漫步3个区域,人工湖4万平方米。哈达和硕公园总面积54公顷,园内建松果塔、幸福树、松影回廊景观及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

南山景观绿化提升工程一期规划面积460公顷,投资7亿元,工程按照“一心、一带、五区”,着力打造春季有花、夏季有景、秋季有果、冬季有绿的四季景观。红山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围绕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区,规划建设红山环道、遗址保护区、文化体验区、滨水休闲带,打造集文化展示、生态体验、森林养生、运动休憩、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景区。

智慧赋能    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

绿色代表着希望,孕育着生机。为有效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红山区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了《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0年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和《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件,并与涉林单位签订了《2020年度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

为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环保部门对辖区内20家重点废水排放企业每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截止12月末,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开展专项检查2次,突击检查51次,节假日检查22次,夜查20次,检查企业120余家次。对红山区两家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分别处以11万元和17万元罚款。

稳步推进水源地规范化整治。环保部门联合检察院、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及相关镇街城管局等部门开展水源地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取缔水源地保护区内小作坊两家,持续巩固建成区10蒸吨燃煤锅炉“清零”工作,实现了重点企业、一般企业的全随机、全覆盖、全监管。

红山区大力推进智能化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高新区21家涉水企业总排污口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工作,其中8家企业已与云计算中心连接并投入使用。水污染溯源系统项目,对高新区内重点涉水企业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

攻防并举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赤峰市红山区制定了污染防治攻坚战、老哈河上游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持续深化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加强城市空气污染精细化防控管理,强化“散乱污”工业企业综合整治,到2025年中心城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

全面落实“河长制”,严控地下水使用,强化地表水环境监测,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保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平稳。严格落实“林长制”,着力提升植被绿化率,到2025年林木绿化率达到30%以上。

深化土壤污染防治。规范固体废物管理,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南山垃圾填埋场加固改造,建成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并投用,完成医废处理中心技改升级,推动农药减量、化肥零增长、农膜零污染,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2%、0.6%,农膜回收利用率增长3%,金剑铜业、赤峰制药老厂区如期“退城入园”。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生产、生活持续加力发展的背景下,红山区持续巩固拓展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大产业布局项目绿色通道,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倡导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红山区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园区,严格把住绿色门槛,坚决杜绝“两高”项目上马,坚决守住生态红线、环保底线、能耗上限。深化全民绿色行动,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节能环保浓厚氛围。

强化资源高效利用。红山区坚持集约节约原则,严格执行土地、水资源、能耗、环保等指标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扎实推进“1536”工程,促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推动园区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密切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推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构建覆盖全区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

妙笔丹青绘就青山绿水画卷,擦亮绿色发展底色,让绿水青山也变成金山银山。这是红山区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实践行动。(陈秀俊)

[责任编辑: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