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旗县 > 正文

年味儿里的“非遗”平地泉豆腐

都说乌兰察布有三宝:马铃薯、莜面、羊皮袄,可是当地人都知道还有一样有名的食物——察右前旗平地泉豆腐。

“酒香不拍巷子深”。临近春节,平地泉豆腐订单爆满。天刚蒙蒙亮,一阵阵浓烈的豆腐香味,便从平地泉镇的美食汇广场七、八家豆腐坊飘出,一股浓烈的豆香唤起了几代人共同的味觉记忆。国际豆腐坊的主人尉建平今年52岁,做了30多年的豆腐。在当地,说起尉建平制作的豆腐,十里八乡的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之所以这样受欢迎,是因为他家的豆腐已经传承四代了,2018年尉建平被命为乌兰察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地泉豆腐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豆腐不仅凝聚了尉建平的心血,更有他对豆腐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

深巷里的豆腐香飘四方

沿着美食汇广场,闻着豆香味一路来到尉建平的国际豆腐坊,他和妻子李荣凤正在穿戴制作食品的衣帽。

“每天凌晨四五点,人们正在熟睡的时候,我和妻子就起床干活了,因为5点不到就有陆陆续续送豆子的人来了,做豆腐就是要赶早,才能让顾客在上午买菜时吃到最新鲜的豆腐。”尉建平说。

尉建平17岁时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豆腐制作技艺,之后自己开了作坊制作豆腐,算到现在已经30多个年头了。

传统制作手艺和老火灶制作

“看似简单,却一点也不简单!”

说起豆腐的制作过程,尉建平一下来了兴致,言语中也透着一丝自豪。他说,传统手工做的豆腐味道更香浓,豆腐的原材料就是豆子和水,要做豆腐,第一步就是泡黄豆,尉建平和妻子总是前一天的下午就开始泡豆子,泡好的黄豆捞起来稍微沥干下,将豆子倒入豆浆机器里,并打开连接的自来水,机器转动起来,清香四溢,雪白的豆浆从机器涌出汇聚到桶中,一气呵成。

尉建平告诉记者,做好豆腐的第一步就是挑选豆子,已经做了30多年豆腐的他现在已练就一身绝活,闭住眼睛一摸豆子就知道它是哪个年份的,而平地泉的水自古就很出名,这里的水微量元素多,有一种甘甜的口感,能更好地激发豆子的香气。

做豆腐的工序很多,磨好的豆浆一桶桶倒进大锅里,上面荡漾着丰富的泡沫。尉建平会准确的拿捏时间,在泡沫扑出锅的瞬间用瓢舀水洒在泡沫上,然后拿木棍搅拌直到泡沫消失。

醇香的豆浆煮开出锅后,屋子里一下白雾缭绕,他和妻子就像在仙境一般。

传统豆腐最常用的手艺就是用卤水点制豆腐,在这一环节,点豆腐火候和卤水的量都要把握的很好,这样出的豆腐不仅多而且口感鲜嫩。点浆完成后,稍许时间就变成了豆腐脑,把豆腐脑舀进一个铺好笼布的木头方盒子里并用布包好,在上面放三根长长的竹签,然后再铺一层,每一层都用三根竹签隔开。最多压三层,全部包裹好后,在上面先盖一个竹篾子,再盖上空隙均匀的木头压板,放上五六个石墩子,豆腐脑里面的水份就通过笼布和盖板上的洞流走,大约半个小时后,豆腐压好成型,打开纱布,一块方方正正的大豆腐就呈现在面前。

“我是地地道道的平地泉人,从小就吃父辈们做的豆腐,香!做了半辈子豆腐,它让我有了稳定的收入,娶了媳妇儿,现在我的两个孩子都是靠着这豆腐才能上学。”尉建平说,豆腐煮制过程中有一股浓浓的豆香味,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黄豆的原味,吃后让人口齿生香。自己制作的豆腐不仅豆香味浓,而且滑嫩可口,就是因为点浆点的好。  

老主顾们的喜爱是动力

30多年来,尉建平一直坚持用传统技艺做豆腐,独特的口感引得不少顾客慕名前来加工、购买。

“建平,今天给我来六块豆腐”。从集宁旧区来的张先生两三天就开车来平地泉,购买一次尉师傅的豆腐,他坚定地告诉记者:“他家的豆腐就是好吃,我经常来买,你们也买块儿尝尝吧。”

“年底了,不少人家都要加工豆腐,有的自己吃,有的送给亲戚朋友。”尉建平自豪地说,“虽然忙活一天挣不了多少钱,但被他人需要和把技艺传承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采访中,记者看到尉建平一直忙着手头的事情,妻子则倒豆渣、洗锅,给尉建平搭把手。做豆腐是体力活,生活还要日夜颠倒,很是辛苦。每当累的直不起腰时,妻子李凤荣总是冲尉建平笑笑,再给他炒个白菜豆腐,尉建平一天的辛劳都烟消云散。

好的产品会说话,不少超市都来和尉建平谈合作。如今,尉建平每天做20多锅豆腐,供应全市200多家超市,日销豆腐达1800斤左右。

因为豆腐谐音“都福”,所以成为不少人必不可少的的年货之一,自然而然也是尉建平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候。

尉建平告诉记者:“每当临近春节时,忙得停不下来,晚上最少也得1点2点完事,每天都是这样,干脆都没有休息时间!”

正所谓天下行业有三苦,撑船、打铁、做豆腐。为了能够做出美味的豆腐,30年前,还在学做豆腐的尉建平,同样付出了很多,“刚开始的时候,相当不容易,给老师傅干活儿,不要工钱,屡做屡学,不断积累经验,不掺杂任何对人有害的东西,人,总得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别看只是一块普通的豆腐,也是需要不断琢磨和实践才能做到极致!(融媒体记者张舒君 苏鑫 赵永波)

文章来源:察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姚亚兵]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