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伦贝尔新闻 > 正文

草原绿 畜牧优 人增收 ——呼伦贝尔市全力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

▲新右旗牧民朝克正在剪羊毛。

▼阿拉坦额莫勒镇东庙种植园。

▶新右旗牧民刘福云抱着新出生的小羊羔开心地笑了。

▼布达图畜产品加工车间的工作人员正在晾晒奶制品。

广袤无垠的草原。

记者 胜利

新巴尔虎右旗紧密结合牧区特点和实际,转变牧区发展方式、优化牧区发展环境、转换牧业增长动力,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同时,为全市牧区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提供了示范。

尊重牧民意愿 创新生产经营方式

受资源依赖和文化传承的影响,新右旗的牧民大多从事着传统游牧生产。畜牧业基础地位和草原承载能力的矛盾,制约着当地上万名牧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破除困境、增收致富的愿望成为当地牧民群众最大的呼声和心愿。

作为自治区牧区现代化建设试点旗,2019年,新右旗成立了以旗委书记、旗长为组长的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序推进牧区现代化工作。

在牧区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新右旗坚持科学整合牧业生态、生产、生活要素,坚持牧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广大牧民意愿,从而激发了广大牧民参与牧区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了牧区振兴的内生动力,让广大牧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阿拉坦额莫勒镇巴音陶日木嘎查,记者见到了牧民朝克,一个勤奋踏实、不善言辞的蒙古族小伙儿。据嘎查书记介绍,朝克家现在有600余只基础母羊,220余只种羊。为了保证呼伦贝尔巴尔虎系种羊的品质,自2018年11月份起共建成13座种羊基地,每一个基地的种羊数量不超过300只,这样能够保证羊的品质,达到产仔高、肉质好的要求。朝克家去年卖出了192只种羊,通过种羊良种补贴每只卖到了2600元。

“七村一体化”模式 让集体经济活起来

阿拉坦额莫勒镇结合实际情况,整合阿镇周边7个人口相对聚集、交通便捷的嘎查村,将7个嘎查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整合组建合作社联社,在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下,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殖业。这样做不仅有效解决了部分无草场牧民的劳动力转移,拓宽了牧民脱贫增收的渠道,还增强了嘎查村的凝聚力。

在阿拉坦额莫勒镇东庙种植园采摘基地,郁郁葱葱的蔬菜瓜果大棚里,熟透了的西瓜、草莓、香瓜挂满田间地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据阿拉坦额莫勒镇党委书记罗伟介绍,植园里的香瓜已于“五一”上市,种植一亩半的西瓜也已经预订出去,静待主人前来采摘。四季采摘项目的推出,不仅丰富了游客采摘果实的体验,还能够满足海拉尔、满洲里和阿镇周边居民的蔬菜食用需求,也带动了当地牧民增收致富。罗伟说,今年嘎查将南瓜嫁接西瓜、黄瓜,采摘经济让集体的收入达到3万元。

如今,阿镇已经编制完成《“七村一体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股权量化全面推进。该镇成立4家合作社,与职业经理团队和社会化服务企业达成运营合作意向,制定联社章程及相关制度,为合作联社的组建及下一步经营管理实现产、供、销闭合产业链条打好基础。

秉持“绿色信念” 坚持绿色发展

盛夏时节,行走在新右旗辽阔无垠的草原上,只见处处生机盎然,绿色生态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铺展开来。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经过新右旗人的不懈努力,牧区现代化正踏入新的征途,诠释着在高质量征程上的使命担当——秉持“绿色信念”,坚持绿色发展。

受干旱气候条件长期影响和粗放的数量型畜牧业生产方式制约,过去新右旗畜牧业靠天养畜、高速发展的现状已经不再适应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往过分依赖资源的方式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而近几年,依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通过最严格的草畜平衡政策和措施保障生态持续向好。

在现代化牧区建设上,新右旗以生态优先、要素集结为抓手,推动五个升级实施草畜平衡、退牧还草、草原改良、防沙治沙等生态系统工程。目前,新右旗已落实9.81万亩退化草原修复项目资金1222.5万元,将于近期开工建设。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5.5万亩修复和改良重度退化草原项目资金330万元已落实。呼伦湖保护区核心区18万亩禁牧方案已编制完成,待批复后实施。加快推进巴尔虎黄羊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开通黄羊通道、拆除核心区网围栏48公里、实施核心区禁牧56万亩。在阿拉坦额莫勒镇、克尔伦苏木、贝尔苏木各建设一处粪污无害化处理及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厂,目前750万元项目资金已到位,正在进行土地审批和招投标准备。

今后,新右旗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率先探索符合牧区发展实际,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牧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牧区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牧区现代化经验”蓝本。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西日呼 摄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