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民生总关情 织网暖民心 ——乌兰浩特市开展“暖情织网”行动综述

□刘晓东

扶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年终岁尾,乌兰浩特市用一场覆盖城乡的“暖情织网”行动对这一美德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各司其责,实现救助“一体化”

帮助城镇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是一项长期性、细致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2019年11月,乌兰浩特市将“政策暖心工程”社会救助专项行动细化升级为“暖情织网”行动,统筹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拓宽帮扶渠道,逐步探索建立完善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综合协作救助机制,提高救助工作的综合效益,构建了全市层面系统化的特色民生保障工程。

在开展“暖情织网”行动前,缜密设立了由民政部门总指挥,街道办事处研判组,由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知名人士及其他救助力量构建的一体化救助帮困服务平台,社区书记、嘎查村书记、保障网网主构成的行动组织机构。

同时,细化了工作流程,由社区(嘎查村)上报困难人员名单,经镇街民政办公室审核并细化分类,再经镇街研判组核实分类后上报,统一由民政等职能部门根据政策进行救助。对于救助后仍未摆脱困境的或不符合政府各项保障政策要求的困难群众,由镇街研判组进行重新分配,联系社区(嘎查村)和各救助帮困保障网网主根据实际情况,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救助帮困。对不符合各项保障政策要求的,且各救助帮困保障网救助过但基本生活仍然存在严重问题的困难群众,由镇街民政办公室(所)统一收集整理,报民政部门进行综合协商研判,提出救助意见,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全城动员,织就济困“七张网”

2019年12月18日,乌市在全市范围正式启动“暖情织网”行动。    

编密织牢的民生政策、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党员先锋、街坊邻里、结对帮扶、包联单位等七张保障大网快速展开,实施救助,最大限度地帮助缓解群众生活实际困难。通过强化宣传、广泛发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积极发挥基层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传统财物救助帮困模式的基础上,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资源对接、法律援助等延伸救助服务,不断创新拓展保障网,将“暖情织网”行动工作抓好抓实。

在这“七张网”里,民生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益最重要、最根本的措施。行动中要求民政、残联、大病救助、红十字会、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和职能部门通过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和惠民举措,重点解决好困难群众生活中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全力引导社会力量将生活特困、遭受急难、因病致贫等重点对象放在优先位置,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动员辖区爱心企业和商超参与困难群众的救助帮困工作,逐步构建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多元参与、合力推动的良性互动格局。积极动员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捐赠财物、精神交流等方式,为困难群众解难题、攻难关、做奉献;充分发挥“街坊邻里”的情感纽带和“亲缘、地缘”的关系网络作用,从关心老弱病残困难群众出发,积极调动小区街坊邻里参与救助帮困工作的主动性,探索“邻里互助”帮扶模式。动员辖区优秀党员、社会爱心人士、机关工作人员,每人负责联系一名或一户困难群众,通过实现“微心愿”、建立亲情联系卡等方式,及时了解满足困难群众生活诉求,让救助对象的需求得到及时有效回应。动员辖区内包联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实现一对一、点对点的帮困慰问长效机制,主动对接、积极跟进、为民服务。

弱有所扶,惠及“三群体”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困难群众的致贫致困原因也不尽相同。按照“帮其所需、救其所求”的工作目标,在避免重复救助、多头救助、过渡救助和遗漏救助的同时,对需救助困难群众进行严格的排查和分类。

由社区(嘎查村)和各救助帮困保障网网主确定需要救助帮扶的困难人员名单,按照家庭实际情况和切实需求进行整理分类,帮扶对象的范围限定为建档立卡、特困供养、城乡低保、“两残”补贴人员、空巢留守老人和儿童、无赡(抚)养义务人或赡(抚)养义务人无能力照料而导致生存质量较差的家庭或个人;因突发重大疾病、重大事故而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因长期患病、缺少劳动能力,导致家庭生活可支配收入低于乌市最低收入标准的家庭或个人。

在开展“暖情织网”行动过程中,乌市严格遵循坚持政策保障兜底、社会救助补充原则;坚持人群定位精准、救助措施精准原则;坚持积极主动发现、动态常态管理原则;坚持互帮互助优先、正向鼓舞激励原则。

截至目前,通过“暖情织网”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情暖城镇困难群众活动,组建3级7类救助网150个,落实救助款项、捐赠物资合计金额 116.13万元,救助人数4745人次。其中直接捐赠、发放资金28.8万元,捐赠大米3031袋、面3615袋、食用油3088桶,折合87.33万元。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