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一艘装载400箱纱线的货轮从山东港口青岛港出发,驶往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在山东邹平市的魏桥纺织绿色智能化工厂,来自巴基斯坦的订单已排到2个月之后。
“今年公司积极出海参加展会,拓展新的国际市场。前10月对巴基斯坦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增长49.1%,对欧盟出口额同比增长59.8%,在复杂外部形势下实现了出口稳定增长。”魏桥纺织出口负责人孙振国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品出口超千亿美元,同比增长2.1%。1至8月,纺织行业对近七成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正增长。
外贸韧性,彰显国际竞争力。“我国拥有全球最为完整、配套齐全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具备强大的内在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前三季度我国对欧盟、非洲等市场出口均实现良好增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主任刘欣认为,随着外贸结构更趋多元化,有实力、有底气的纺织业将不断增强韧性。
有强大的国内大市场为依托,广大纺织企业正抢抓内需新机遇,丰富优质供给,更好满足持续升级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在江苏苏州吴江区盛泽镇的罗曼罗兰专卖店,一款加入超轻隔热材料的被芯备受青睐。“这种新品盖起来既不闷汗,又有羽绒般的保暖效果。”罗曼罗兰集团董事长徐德荣介绍,公司瞄准健康、绿色等细分需求,开发睡眠记忆枕头、抗菌防螨被芯等新产品,“‘多点开花’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培育了新增长点。”
今年前10月,我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10月零售额增速加快、同比增长6.3%。“户外运动、可穿戴智能纺织品走俏,新潮流、新场景花样翻新,新品类、新技术加速迭代,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潜力可观,纺织品服装消费仍有广阔市场机遇。”刘欣介绍。
需求端的良好表现,离不开供给端的创新升级。近年来,中国纺织业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突破传统边界,以产业创新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在浙江绍兴柯桥区,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开发的一款梭织摇粒绒面料,在拉毛品质、起绒程度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吸引多家国际大牌前来合作。公司创新中心副主任谢萍萍表示,公司攻克了无氟防水技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等难题,打破了国外垄断,也支撑产品从跟跑转向并跑、领跑,“如今公司每年推出上百款新品,今年以来营收和利润增速均超过10%。”
“从人造血管、特种缆绳到汽车阻燃内饰,纺织业这个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加快向新能源、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领域辐射延伸。跳出纺织做纺织,现代纺织业还有很大空间,将开辟更多未来新赛道、市场新天地。”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戚栋明说。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表示,“展望‘十五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行业要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健康,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产业力量。” (记者 邱超奕)
(本报记者王伟健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