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超5784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5.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5.7%,规模以上企业风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0.1%。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已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正进入年均新增装机1亿千瓦以上的新时代。
今年以来
中国风电不断刷新新纪录
风电装备创新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记者观察到,今年以来,国内风电主机厂家平均每三个月就会推出一款新机型:叶片一次比一次长,塔筒一次比一次高,主机容量一次比一次大,仿佛按下“快进键”的中国风电正在“更大、更轻、更智能”的三条赛道上不断刷新着新的纪录。
这是刚刚发布的业内首个适配全风速范围的风机模型,陆地风机从小到大机型全覆盖。超低风速是它一大亮点,它的叶片比上代产品加长了6米,叶轮直径可达242米,旋转起来整个扫风范围多出4000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出了10个篮球场的面积。目前,大部分主流风机到了每秒4.8米的弱风条件就不能发电了,但是它即便是在每秒4.5米的超低风速下也能正常发电。
不只是低风速风机创新满满,在风力资源优良的高风速地区,采用12.5大兆瓦陆地风电机型,却能让一个100万千瓦风场的风机数量减少20台,建设成本降低20%。
这是已投运的全球最大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它有着非常独特的“Y”字双主机造型,单体容量达16.6兆瓦。投运仅一年,又发布了最新的25兆瓦机型,不仅如此,50兆瓦的新机型也正在研制当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风电装备快速迭代,迈向深远海的步伐不断加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从海上发出的清洁绿电成本将会大幅降低。
“海量”风电如何消纳?
目前,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已有5.8亿千瓦。以近年风电增长迅猛的辽宁为例,截至去年底,辽宁全省风电装机1754.79万千瓦,比“十四五”初期装机规模增加近一倍。而在此之前,辽宁的海上风电装机几乎为零。那么,突然增加海量的风电,又是如何消纳的呢?
“海量”的风电首先考验的是电网的承载能力。近三年来,辽宁电网的投资规模均保持在200亿元以上。目前已经建成7项500千伏新能源配套工程、68项220千伏工程。保障了2600万千瓦新能源并网发电。强大的电网也保证了辽宁新能源的消纳与运送。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 张楠:辽宁一直以来是东北地区的清洁能源消纳中心,也是向华北送电的枢纽。我们按照“十五五”的能源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前布局了这1310万千瓦时的海上风电。
“十五五”期间,辽宁还将规划建设长距离、高电压等级、大输送容量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工程。并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增加全省调峰能力超过1200万千瓦,有力保障新能源的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