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
是沙化土地最为集中
沙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
多年来
内蒙古探索出多种
行之有效的治沙方案
在与风沙的较量中
实现了
从“沙进人退”到
“绿进沙退”的转变
绿进沙退。
生态光伏治沙模式
库布其沙漠
是我国第七大沙漠
曾经
这里植被稀疏
沙尘暴频繁
生态环境恶劣
如今
库布其沙漠已成为
全球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
在库布其沙漠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板间养殖、治沙改土
产业富民、拉动旅游
生态光伏治沙模式令人惊叹
大片的光伏板
在沙漠上铺展开来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光伏板下
种植着沙柳等耐旱植物
这些植物
不仅起到固沙作用
还具有经济价值
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
生态光伏治沙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
库布其沙漠的生态环境
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
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8月25日拍摄的鄂尔多斯市境内库布其沙漠生态湿地景色。王正 摄
“一地一网三区”模式
内蒙古磴口县位于
黄河“几字弯”顶端
境内有乌兰布和沙漠
面积达426.9万亩
占县域总面积的77%
经过几代人的坚守与拼搏
探索出新时代
防沙治沙“磴口模式”
筑起一道绿色长城
随着防沙治沙力度的不断加大,乌兰布和漫漫黄沙逐步变成万亩光伏产业园。
“磴口模式”充分发挥
“林”“地”“水”的多重功能
采取
以治促用、以用带治
五域施治、多措并举
构建起
“一地一网三区”防沙治沙体系
为荒漠化综合防治
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样板
“一地一网三区”防沙治沙体系。
“一地”是指自然保护地
“一网”是指农田防护林网
“三区”是指
封沙育草区
防风阻沙区
光伏治沙区
在光伏电站建设中
光伏板遮蔽阳光
减少地表水蒸发
帮助地表植被恢复
板下种植
沙棘、枸杞等沙生植物
发展特色沙产业
既能防风固沙
又能带来经济效益
治理区实现增绿、增能、增收一体化发展。 姚鑫 摄
当地还让农民
参与到治沙产业中
同时实现了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磴口县纵横交织的农田防护林网。
三大沙漠锁边治理
阿拉善盟境内
有巴丹吉林沙漠
腾格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
为有效遏制沙漠蔓延
阿拉善盟启动了三大沙漠
林草锁边带合龙攻坚战
2025年7月6日
随着最后一个
草方格铺设完成
防沙阻沙带全线闭合
全长1856公里的
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
合龙工作正式完成
草方格铺设工程。
防沙阻沙带
种植有
梭梭、沙棘等耐旱植物
形成绿色屏障
阻挡沙漠向外扩张
图为沙地梭梭。
在锁边治理的同时
当地还发展沙产业
如在梭梭林中接种肉苁蓉
形成完整产业链
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草光互补”模式
辽阔天地间
一块块深蓝色光伏板
汇聚成“蓝海”
板下新生的
黑麦草、紫花苜蓿
随风摇曳
这样的景色是否似曾相识?
科右中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区。郭晔炅 摄
在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
利用沙地资源
发展清洁能源
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
促进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草光互补”模式
叫好又叫座
治理后的正镶白旗境内浑善达克沙地。
这些治沙方案
是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内蒙古实践
不仅改善了
当地的生态环境
还为全球荒漠化治理
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内蒙古
“人沙共舞”的美好愿景
成为现实
文案:张璐
统筹:贺嘉琦
监制:戴宏 赵静
素材:中国绿色时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日报、草原云、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