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乌海湖上,户外运动爱好者易禾乘着色彩鲜明的皮划艇荡起双桨,划破平静的湖面;甘德 尔山的登山步道上,王娜一家迎着晨曦向山顶进发,手机镜头对准了冉冉升起的朝阳;乌兰布和沙漠深处,越野车引擎的轰鸣打破沙海的宁静,巴音带着队友开始了新一天的冲沙之旅……这座被黄河与沙漠环抱的城市,正以蓬勃的活力演绎着属于户外爱好者的激情与诗意。
穿沙而行 (资料图)
“多动”乌海
泛舟湖上
水上欢歌
“看,阳光穿透云层洒下金光照映在湖面,美得就像一幅油画。”在乌海湖西岸,易禾的皮划艇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这位曾经的IT工程师,如今是乌海湖小有名气的皮划艇教练,每个周末都会在这里带领数十名学员体验水上乐趣。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易禾接触到皮划艇运动。“当时在南方出差,朋友拉着我去玩皮划艇。没承想,一上手就着了迷。”回到乌海后,他发现家门口的乌海湖竟是开展这项运动的绝佳场地。“湖面宽广、湖水平静、水质干净,没有急流,是理想的静水艇划行场地。”
易禾说,更让他着迷的是周围的风景——对岸高耸的甘德 尔山,不远处若隐若现的沙漠,湖畔恬淡的田园,划艇时边行边赏景,成了最惬意的享受。
“从项目本身来说,皮划艇入门简单、安全方便,集运动竞赛、娱乐、健身于一体,特别适合全民健身。”易禾坦言,虽然皮划艇在北方兴起不过近几年,但乌海湖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这项运动在这里迅速走红,如今,他经营的皮划艇俱乐部,每年夏天都会迎来数百名学员。
同为水上运动的帆板与皮划艇的悠闲不同,充满了速度与激情。“穿上胶衣、防撞服,戴上安全头盔,乘着帆板在乌海湖上乘风逐浪,那种与风共舞的感觉太奇妙了。”帆板运动爱好者李鑫谈起“跑帆”,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乌海湖水域好,乌海风又给力,在湖上欣赏沙海山城,还能实现在黄河上跑帆的梦想。”李鑫的自豪不无道理,连续两年的国际帆板大赛,让200余名中外运动员领略了乌海的独特魅力。英国帆板运动员福瑞安更是两次到访,比赛前后各停留半个月,只为多享受几天在乌海湖“跑帆”的乐趣。
如今,在乌海湖兰亭码头,那段海滩般的湖岸线成了初学者的乐园,帆板协会开设的培训班报名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理论学习、陆上训练、水上训练三个环节下来,学员们便能在教练陪同下体验扬帆的快乐。
从皮划艇的悠然荡桨到帆板的乘风逐浪,乌海湖正以多样的水上运动形态,向人们发出热情邀约。
沙海驰骋
乌海,是我国离沙漠最近的城市,与城区仅隔一条黄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越野玩家的理想天堂。
“沙漠很广阔,所以不担心聚集;距离城区很近,所以玩起来很便捷;冲沙颇有魅力,所以十分刺激。”巴音一边检查着越野车的轮胎,一边向记者分享他的沙漠越野心得。这个曾经的“菜鸟”,如今已是乌海越野圈小有名气的“老司机”。2016年,巴音第一次跟随朋友进入沙漠,当越野车冲上沙峰又突然俯冲的瞬间,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心脏跟着起伏,那种酣畅淋漓的驰骋,能带给人极大的自信。”巴音说,4年的时间,他从最初需要别人救援,到如今能为外地玩家提供攻略、配件和救援服务,甚至承办一些小型越野赛事。“驰骋沙海,跟着沙丘起伏放松身心,感受沙漠魅力,久而久之,我的视野和内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说,每次进入沙漠都像一场新的探险,即使是同一片区域,因季节、天气的不同,也会有全新的体验。
年近六旬的李金龙是乌海早期的越野玩家,这个“爷爷辈”的老越野人至今保持着对户外运动的热情。“比起山地越野,沙漠越野更刺激。”李金龙说,他的座驾是一辆改装过的越野车,车身上的每一道划痕都记录着一段沙海故事。“丰富的经验并没有让我觉得腻味,反而每一次都能获得新收获。”李金龙坦言,沙漠的细微变化,比如一场风过后沙丘形态的改变,都能带来新鲜感。
“沙漠没有路,却处处都是路。”越野达人韩文刚对沙漠越野有着深刻的理解。流动的沙丘、松软的沙子,既带来畅快的体验,也暗藏着危险,这正是这项运动的迷人之处。“迎来挑战,挑战极限,收获胜利,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越野人。”韩文刚说,他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在暴雨后进入沙漠,原本熟悉的路线变得面目全非,他和队友们互相协作,硬生生开辟出一条新路,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李燕是越野圈里少见的女玩家,最初是被朋友拉着接触这项运动,如今却比谁都痴迷。“玩越野的时间长了,你还会被沙漠疗愈。”她说,沙漠让她看到了天地之宽广,也重新定义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离都市的喧闹,感受沙漠的浩瀚,体验与都市不一样的日出、日落、星空。”李燕说。
包涛则喜欢客串“向导”,带领外地爱好者探索乌兰布和沙漠。只要是喜欢沙漠越野、喜欢户外运动的人都是好朋友、好兄弟,他都乐于把家乡介绍给更多人,看着游客惊叹沙漠与湖泊共存的奇景,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今,乘着越野车在沙漠里进行极限运动,已成为不少乌海人的休闲选择。每当周末来临,一队队越野车有序进入沙漠,引擎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乌兰布和沙漠独特的周末狂欢曲。
山水漫步
50岁的赵福桦是本地健步走团队的成员,每天一大早都会和“走友”相约在市人民公园东门开始晨练。“我是个很内向的人,喜欢徒步后,变得开朗起来。”她笑着说,她们还经常相约到乌海湖周边持杖走,既欣赏了美景还锻炼了身体。
乌海的徒步资源得天独厚,既有环绕乌海湖的景观大道,也有深入沙漠的探险路线。近年来,自治区全民健身大会分为沙漠徒步10公里穿越、乌海户外节等数十项赛事,让乌海这座城市“徒”出了名气。成都游客王建林退休后经常到全国各地徒步,今年他就“走”到了乌海,在他看来,乌海有大山、有大湖、有沙漠、有草甸、有湿地,让人总忍不住想多探一探她的美丽。
在乌海市的户外运动中,登山必是“榜上有名”。年过六旬的刘兆福2004年第一次跟随朋友登东山、看秦长城遗址,便爱上了这项运动。“登顶之后,远山远水尽收眼底,心也跟着开阔起来,萌生了一种山高人为峰的自豪感。”刘兆福说,如今,他每周都会组织山友进行登山活动,秦长城遗址成了他们最常去的“打卡点”。
36岁的秦嘉浩与登山的结缘则带着几分“治愈”的色彩。2008年参加工作后,由于长期压力大,他患上了失眠,2012年还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出院后,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重新开始登山。“走出办公室,来到广阔的户外空间,在登山的过程中身体会出汗,虽然有些累,却有了一种久违的轻松感。”秦嘉浩说,常年登山让他的体质明显改善。
王娜则把登山变成了家庭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和丈夫、儿子一起攀爬甘德 尔山。“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欣赏到自然美景,真是再开心不过了。”王娜认为,登山是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也让一家人都养成了健身的习惯。
登山爱好者薛永在十几年里走遍了乌海的每一座山,活动范围还扩展到周边地区。“最难忘的依然是家乡的山。”薛永说,2011年9月,他在登千里山时发现了一条奇特的山沟,沟里分布着许多形似火锅的水坑,队员们便给它起名“火锅沟”。在铅矿南面,他们还发现了一座形似簸箕的山,自然而然就叫成了“簸箕山”。“有时一场大雨过后,地形多少还会有些变化,每次攀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薛永说,这让他愈发敬畏大自然的神奇。
峰峦叠嶂的桌子山,巍峨险峻的甘德 尔山,沟壑绵延的千里山,植被渐丰的东山……每一座山都承载着登山爱好者的故事,每一次攀登都收获着不同的风景。
“骑”遇乌海
“这里像诗一样美,在这里骑行很放心、很享受。”骑行爱好者钱立文说,在乌兰布和穿沙公路骑行后,依然意犹未尽,继续前往海勃湾区滨河大道骑行。“近处是娴静舒缓的乌海湖,远处是一望无际的金色沙丘,骑行在这条安然延伸的公路上,让人不由得生出诗情画意。”钱立文继续说道,乌海不仅拥有优质的骑行环境,更有浓厚的骑行氛围,爱好者数以万计,日常骑行活动贯穿全年全域,骑着自行车环游乌海别有一番风味。
今年50岁的赵伟是本地骑行俱乐部的创始人,十年前开始骑行时,身边只有寥寥几位爱好者。“那时候路不好,装备也少,大家都是凭着一股热情在坚持。”赵伟说,如今俱乐部已有300多名成员,从十几岁的学生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年龄跨度极大。每个周末,他们都会组织不同距离的骑行活动,环乌海湖骑行是最受欢迎的路线。
“春天看湖边的花草,夏天感受湖面的凉风,秋天欣赏岸边的黄叶,冬天领略冰雪的静谧。”赵伟说,不同季节的乌海湖有不同的美,骑行让他们能近距离感受这些变化。他所在的俱乐部还组织了一次“沙漠公路挑战赛”,吸引了周边城市的200多名骑友参加。
骑友李婷最喜欢在傍晚时分骑行。“夕阳西下时,甘德 尔山的轮廓特别清晰,湖面被染成金色,那种美无法用语言形容。”李婷说,她的手机里存着上千张骑行时拍的照片,记录着乌海的四季变换。
如今乌海市骑行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沿途的休息驿站、观景平台、补给点越来越多,为骑友们提供了便利。“有政府的支持引导,有山海沙城的丰富资源,有来自民间骑友的高昂热情,还有户外经济的规模实体,这样浓厚的氛围会让每个玩户外的人为之心动。”骑行爱好者白雪说。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乌海成为户外项目的天然赛场。从专业赛事到休闲骑行,自行车轮转动的轨迹,串联起了乌海的山、海、沙、城,构成了一幅流动的风景画。
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是国家水利风景区,连续两年入选国家优选旅游项目库,每年举办数十场国家级体育赛事;甘德 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有序推进,成熟的登山步道吸引着众多爱好者纷至沓来;乌兰布和沙漠与城市相依,为越野运动提供了绝佳场地;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高山草甸景区等的建设,让户外资源更加丰富,在运动的激情与自然的静谧中,乌海愈发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从晨光中的第一桨,到暮色里的最后一脚油门,户外爱好者们用脚步、用轮痕、用桨迹,展现着属于乌海的运动传奇。
这个秋天,快来乌海在山海之间,赴一场与运动的约会,感受这座户外天堂的独特魅力。(张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