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8月17日讯(草原云·正北方网记者 韩雪茹)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内蒙古近日遴选出39家农副食品加工链主企业,着力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农副食品加工业提质增效。
链主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产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根据《全区农副食品加工链主企业认定规程(试行)》的要求,综合考虑企业规模实力、市场影响力、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带动能力等因素,自治区农牧厅联合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遴选出39家农副食品加工链主企业,涵盖乳制品、牛羊肉制品、玉米制品等10个品类。其中,乳制品企业3家、牛羊肉制品企业6家、玉米制品企业4家、马铃薯制品企业2家、大豆制品企业2家、米面油糖及杂粮制品企业8家、葵花籽等休闲方便食品企业7家、调味制品企业2家、特色保健产品企业2家、酒类产品企业3家。
为推动农副食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内蒙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培育壮大农副食品加工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了乳制品、牛羊肉制品、玉米制品等10个主攻品类,提出5方面14条重点任务,梳理现有支持政策措施20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行动方案》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强化链主企业与农牧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培育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做大做强。
目前,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盟市建立包联机制,实行厅级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助力链主企业解决难题、拓展市场。下一步,自治区农牧厅将通过加强督促指导、强化跟踪问效等措施,推动盟市精准服务链主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助力农副食品加工链主企业与农牧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带动产业链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