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石刻祝文发现45周年。为了深入挖掘这一重要历史遗迹的文化内涵,推动相关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嘎仙洞石刻祝文发现45周年暨第一届“融合之路”文化交流座谈会于7月30日至8月1日在呼伦贝尔市举办。
嘎仙洞石刻祝文发现45周年暨第一届“融合之路”文化交流座谈会现场。
来自北京、内蒙古、山西、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及文旅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呼伦贝尔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开研讨,共同探索通过文旅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融合之路”文旅品牌新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作主旨发言。
民族团结杂志社副社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乌小花作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等专家学者,围绕“融合之路”的历史渊源、考古发现、文化交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王巍分享了其团队在蒙古族源研究项目中的多学科结合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显著成果,呼吁更多学界人士关注并参与到这一课题中来,共同推动中国历史民族问题的深入研究。专家们表示,拓跋鲜卑这一古老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贯穿了内蒙古、山西、河南等地,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是各地共有的宝贵财富。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搭建起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将促进三省区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挖掘、保护和利用珍贵的文化资源,推动文旅事业繁荣发展,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额尔古纳民族博物馆、拉布大林鲜卑墓葬群遗址、扎赉诺尔博物馆、蘑菇山鲜卑墓葬群遗址等重要文化场所,为三省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与会专家学者们聆听主旨发言。
1980年7月30日,考古工作者在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公元443年派遣中书侍郎李敞祭祖时所刻的祝文。这一重大发现证实了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