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的到来,孩子们迎来了一段相对自由的假期时光。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一种融合了学习与游玩的方式——研学游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在不少家长看来,研学游不仅能让孩子走出家门,领略大千世界的美妙与丰盈,还能在游玩中拓宽眼界、增长知识、学习技能;在孩子们的眼中,这种边游边学边探究的全新度假方式,让他们对这类“行走的课堂”充满好感与兴趣。
当研学游遇见乌海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大山、大湖、沙漠、湿地、草甸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让乌海拥有“一城览尽塞外风”的独特优势;这里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有距今七千多年的太阳神岩画群,有生长了数亿年的四合木,还有古长城、古墓、古驿站遗址……都在向人们讲述乌海的历史;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葡萄酒庄园、中国赏石城、中国葡萄之乡、“乌金之海”……又让这座城市凝聚出新时代的内涵与外延。
在穿沙公路上骑行
学射箭
记录有关葡萄的知识
体验滑沙乐趣
走进博物馆了解乌海历史
学习皮划艇
《跟着课本去旅行》 走进乌海这个大课堂
近日,湖南广播电视台娱乐频道出品的大型青少年研学美育综艺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走进乌海,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录制,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课本小小体验官”,在乌海来了一场全方位、沉浸式的研学游,线路涵盖了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工业科技、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
“我喜欢‘黄河与沙漠的千年之约’这条线路,这是一条自然地理线路,我们坐着快艇在乌海湖上驰骋,水花儿溅起来特别凉爽,我们还在沙漠中骑骆驼、肆意玩耍,这种感觉太棒了,那些曾经在地理课本上看到的有关沙漠的知识都具象化了,这种感觉太神奇了。”小体验官宋汉仪说,她的家乡在湖北,这是她第一次在沙漠中看到“海”,这样神奇的组合让她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了更加具体的感受。
“‘笔墨山河 书写中国’这条具有乌海特色的历史文化线路,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当我走进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在这里提着毛笔跟着书法家学写字,还了解了书法文化,感受中国书法城的浓浓墨香。”小体验官刘妮可告诉记者,她虽然来自美国波士顿,但她对书法充满好奇,这条线路让她收获颇丰。在乌海市海南区的二道坎烽火台遗址,她与小伙伴们一起了解到明代边疆地区军事防卫的知识与故事,感受历史的回响。“这种方式与坐在屋子里读书或听老师讲课的感觉截然不同,更有体验感、更加震撼、更加直观。”另一位小体验官告诉记者。
另外,小小体验官和节目组还游览了“地心宝藏的科技之光”,聚焦了我市工业科技发展的历程,他们在煤炭博物馆借助先进的VR技术,了解煤炭开采的历史变迁,感受工业文明的磅礴力量。“葡萄架下的分子狂欢”,则是一条生态农业线路,小小体验官在葡萄庄园里学习葡萄种植与酿酒知识,参观采摘、发酵等过程,见证乌海如何在沙土上孕育出这样的甜蜜。
“我们之所以选择乌海,是因为这里有着太多的惊喜,我们去过很多地方,乌海是最独特的存在。‘山海沙城’的独特风景、翰墨飘香的书法文化、飘香的葡萄和葡萄酒都非常吸引人,相信最终的节目呈现会非常好。”《跟着课本去旅行》栏目总导演曹远志告诉记者,作为全国首档青年研学美育综艺节目,它主要以“文化+旅行+教育”为核心模式,带领青少年走进课本中描绘的历史场景、自然奇观与文化地标等,通过实地探访、非遗体验、互动实践等方式,让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可体验,自开播以来,备受全国师生和家长的喜爱。不久,乌海这座山水沙城也将会出现在《跟着课本去旅行》中,与全国观众见面。
沙漠骑行、水上运动、葡园采摘……
来乌海研不完、学不尽、游不够
“当孩子坐在教室里写下苍茫或辽阔的时候,乌海能够给出他们真正的答案。”曹阳是乌海市一位专业的研学游带队老师,她说来乌海的外地小游客都会不虚此行。“到了乌海,苍茫或辽阔都具象化了,你会感到它们不只是在描述一种地貌,而是包容万物、探索世界的气魄,而这种真实的感受远比课本上的知识来得更丰富、更震撼,这是能让身体记住、能写进孩子生命的经历。”内蒙古竞阅旅行社负责人孔凡峰告诉记者,一进入暑假,来乌海研学游的外地小游客络绎不绝。
“进入暑假,我们已经接待了来自北京、郑州的几个研学游团队,这几天我们的老师和教练正带领广州的小游客在乌海进行研学旅游,过段时间还要接待一个外地团。”孔凡峰介绍,随着研学游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让乌海市在研学游市场中颇受欢迎。“孩子们来到乌海,他们骑着自行车到对岸沙漠穿越,我们全程给予专业的保障,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当大漠或黄河的景色跃然眼前,孩子们特别激动、特别感兴趣,好奇的小问题就一个一个蹦出来,这个时候我们会对他们进行系统、科学、有趣味的讲授。”孔凡峰说道。
“我喜欢在沙漠公路骑行,也喜欢坐着皮划艇在黄河上漂流,我们还走了驼盐古道,探访了很多历史遗迹,还到葡萄酒庄采摘、学习、观摩,这些在别的地方是看不到的,这是我喜欢乌海的原因之一。”来自广州的一位小游客告诉记者,在这次的研学旅行中,他会和小伙伴们一起游览乌海的山山水水,体味这里的风土人情。
乌海孩子游乌海
家门口的研学游一样精彩
坐上皮划艇在黄河漂流,换上专业装备攀岩,穿上迷彩服“作战”……乌海的孩子也在这个假期,走出家门,游览家乡,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或学习一项非遗技术等方式,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研学游。
“当我看到沙漠里那几株小花时,我很惊讶,这里竟然能长出绿色的生命!我趴下来观察它们,那株最高的像爸爸,比较高的像妈妈,最矮的那株是孩子,我把‘小花一家’画下来。我还在沙漠里看到许多小动物,有天上飞的鸟,有地上爬行的小昆虫,有水里游弋的小鱼,这些都太有趣了。”7岁的康小墨告诉记者。她前几天参加了研学游——“自然探索一日营”。
“我和小伙伴们来到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大坝,听讲解员讲述乌海湖的来历,原来乌海湖是黄河蓄水而形成的……”家住海勃湾区文香雅苑小区的小学生岳娟开心地向记者分享她的研学游,讲述着旅途中与小伙伴们一起游学的乐趣,“我们坐上快艇,从乌海湖进入沙漠,老师带领我们徒步向沙漠行走,观察那里的小动物和植物。同学们分工合作,有人负责采集标本,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讲解,这是我玩得最累,也是玩得最开心的一天。”
来自海勃湾区第二小学的学生刘云云告诉记者,经常参加周末的研学活动,让她有了不一样的旅游经历:“以前在教室里画画,今天老师带我们来海南区黄河西行客栈画画,我闻到了花香、泥土的味道。今天画的是风车,自然景观给了我绘画灵感和想象力。”郑静也在带团中深有体会,对孩子们来说,研学游更像是“行走的课堂”,在游览美丽乡村的同时,可以深入了解农区的变化和乡村文化。
“带乌海的孩子游乌海,在他们的童年时期就帮助他们建立与家乡的深度联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在研学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户外拓展中多维度地成长。”内蒙古仙云谷旅行社的负责人郑静告诉记者,研发推广适合乌海孩子的研学游产品是他们公司近几年的主要项目,这些项目多选在户外进行,以乌海湖、乌兰布和沙漠等为主要目的地,内容则包含了水上运动、沙漠徒步、“考古”等,放暑假以来已有近300名本地孩子参加了家门口的研学游。
语文课本里的诗与远方,是一场跨越山河的文化漫游。在这次文学的漫游中,孩子们既能窥见作品人物的细腻与命运,又能触摸历史长河的雄浑脉搏,每一次的探索都是心灵的触动,每一次的发现都是思想的飞跃。踏上这次旅程,在乌海的壮美与秀美之间,开启一场难忘的探索之旅,在乌海来一场别样的研学旅游,梳理跨学科的知识脉络,感受不一样的山水,在行走的课堂中获得对北疆文化的直观感悟。(姜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