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高禹民:“抗联战士誓与国土共存亡!”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霍尔奇镇顺利村的鸡冠山上,高禹民七烈士牺牲地纪念广场,苍松白桦,郁郁葱葱。

纪念碑文载明:一九四零年,为开辟新的游击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三支队二进呼伦贝尔。十一月三十日晚,部队在阿荣旗霍尔奇鸡冠山与日军激战,支队政委高禹民、中队长刘中学、机枪射手冯振和、战士阎福春等七烈士为国捐躯。战后,抗日群众火化烈士遗骸,合瘗于此。

土生土长的霍尔奇镇顺利村治保主任王开新,每到清明节都会来高禹民七烈士牺牲地纪念广场,祭扫烈士墓。

王开新说,纪念广场建于1985年,2016年扩建到1800平方米。每年清明节或国庆节,旗里、镇里的机关、学校党员干部和学生都要来这里缅怀抗联英烈。一到春天,鸡冠山的映山红都开得特别漂亮。

“镇里、村里明确要求,这儿可不像别的地方,生态和环境卫生一定要保护好。”王开新说。

为开辟新的游击区,团结各族群众共同抗日,1939年底到1942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三次进入呼伦贝尔。其中,就有抗联英烈高禹民的身影。

高禹民原名高升山,1916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贫苦家庭,8岁时,他随父母逃荒来到东北依兰县。1935年,高禹民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奉命到中共北满省委工作。1940年9月,高禹民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委,率部挺进呼伦贝尔,在阿荣旗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1940年11月30日,高禹民率部行至霍尔奇镇鸡冠山附近时,与数倍日军遭遇。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迟万钧等5名战士负伤被俘。高禹民率领刘中学等6名战士撤到鸡冠山上,凭借巨石为掩体,以血肉之躯牵制日军。

日军喊话劝降,高禹民让懂日语的朝鲜族战士回话:“抗联战士誓与国土共存亡!”日军见劝降无效,便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在与日军的肉搏战中,高禹民与其他6名战士壮烈牺牲,永远长眠在这片土地上。

东北抗联浴血奋战过的革命老区阿荣旗,高度重视东北抗联三进呼伦贝尔的历史挖掘与精神传承。

阿荣旗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于长明介绍,东北抗联在阿荣旗与日伪军战斗上百次。多年来,老促会不辞辛劳地开展抢救式“挖掘”,传承红色文化,让东北抗联的英勇事迹流传下去。编撰了《阿荣旗革命老区发展史》《峥嵘岁月》《阿荣旗抗联资料汇编》和抗联历史资料画册。阿荣旗有抗联战斗遗址约上百处,老促会根据抗联老战士回忆,当地群众讲述和相关历史资料,多方踏查、寻访,确立了13处抗联战斗遗址并立碑标记。

如今,高禹民七烈士牺牲地纪念广场已成为阿荣旗弘扬抗联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每年全旗各单位在这里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余次,接待各地党员群众1万余人次。东北抗联将士用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至今传颂在这片黑土地上。(草原云·正北方网记者 李玉琢  李新军)

[责任编辑:贾小燕]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