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唤醒大地,老人们早起晨练,跑友们迈开脚步,球友们挥汗如雨……一场全年龄段参与的“健身总动员”每天都在集宁大地火热上演。
“一二三四,跟着节奏动起来。”早上8时,马莲渠乡健身指导站里已经热闹起来了。霸王河村舞蹈队的队员们正在排练健身舞,领舞老师带领着队员们舒展身体,健身舞步轻快有力,旁边的健身器材区,不少村民正在进行拉伸、跑步和力量训练,从“灶台边”到“舞池中”,健身舞“跳”出了乡村新生活。
“我们每天练2小时,早晨起床吃完早点,在群里一吆喝,队员们都积极参与。”村民黄有花擦着额头的汗水说,“我最近腰不酸了,人也精神了,现在大家免疫力都提高了,运动完之后心情也特别好。”
据了解,马莲渠乡健身指导站位于乡政府旁的文化广场西侧,室内配备了专业的音响和视频学习所需的显示器,每天向村民免费开放。指导站主打的是健身舞项目,全乡9个村(社区)13支队伍,共带动670余人参与其中。
马莲渠乡健身指导站站长席磊介绍,站内的舞蹈队多次参与全区各类文体活动,从“三下乡”文艺表演到元宵节秧歌巡演,都有他们的身影。“未来,我们会继续深耕本土文化,积极排练多样化的健身舞,以更丰富的表演登上更大的舞台,点亮乡村文化生活。”席磊说。
早上9时,北官房社区健身指导站的乒乓球台与羽毛球场被热情的运动爱好者“占领”,清脆的击球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72岁的苗金亮正与球友进行着乒乓球单打对抗。
在2021年以前,苗金亮的锻炼方式只有散步这一项,因为家周围没有室内运动场地,他只能每天早上一个人出门散步一小时再回家。随着集宁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逐步推进,苗金亮所在的北官房小区有了室内活动场地。这个由锅炉房改造的室内活动场地是居民最爱去的地方,内有新刷的墙面、明亮的灯光、安全的防滑地胶……今年2月,这里挂牌成立了基层社区健身指导站。
苗金亮笑着说:“现在跟几个喜欢打球的朋友每天都约着来,打一个半小时,球技有长进,身体也变好了。大家不拼胜负,就图个活动筋骨、唠唠家常。”
随着集宁区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像这样“接地气、聚人气”的健身指导站已建成10个,分布在1乡1镇、6个社区和2个场馆,每个站点都配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站已成了居民“下楼即享”的健康新地标。当运动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一个个运行在基层的健身指导站正悄然改写着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记者 王锦鹏 通讯员 吕 韦 苏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