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收藏 | “凤舞九天”铜扇

“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唐代小说集《酉阳杂俎》里这句话说的是,古时候到了夏至,天气炎热,朋友、亲戚之间都会互赠扇子,女子之间也会赠送装脂粉的袋子。笔者有幸收藏了一把老铜扇,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夏至节气的这一习俗。

这把民国老铜扇(如图),长28.3厘米,宽17.6厘米,重0.6千克。从结构上看,该扇由10根扇骨加上扇面组成。然而,尽管看上去扇面呈褶皱状起伏,但它和扇骨之间的组合却与纸扇完全不同,属于少见的连体结构,显示出金属的厚重感。从设计上看,铜扇的正面图案为一只悬于空中的凤凰,其头部朝下,翅膀舒展,双足凌空,六条尾巴交错延伸,正是“凤舞九天”的生动写照。仔细观察可见图案下方点缀有梧桐树叶数片,充分符合《山海经》中的相关记载:“南有玄鸟,生六尾,非梧桐不栖,非甘露不饮,其名为凤。”从整体上看,这把铜扇工艺精美、品相完整,加上其纯铜雕琢、包浆熟旧自然,更加给人以岁月的沧桑之感。

在素有“制扇王国”之称的中国,扇子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实,在殷代扇子最初出现时并非纳凉之物,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或者讲究排场,作仪仗之用;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的竹扇、绢扇普遍用来取凉,形式也逐渐增多。如宫廷常见的纨扇(又称团扇、罗扇)就是一例。到了唐代,随着社会稳定、文化繁荣,扇子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他们时常口中吟诗作赋,手中罗扇轻摇,颇具品味。即便到了清代,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不喜欢摇扇“摆造型”,将手中的扇子拿来作为一种装饰品。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从这首《夏至九九歌》中,可以体验到内涵丰富的夏至文化。一方面它道出了夏至是真正炎热开始的分水岭,人们开始使用扇子来纳凉了;另一方面,夏至不但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它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古时就被称为“夏节”或“夏至节”,人们可以互赠扇子作为礼物来驱热,宋代的百官甚至可以放假三天来祝贺。从这个角度看,这把铜扇既有别于影视作品中古人的冷兵器,同时又因相对较重,长时间托在手上用于扇凉颇有不便,因此,它更多的意义是装饰性和工艺性,代表着一定的文化气息。

5年前笔者到扬州游玩,闲逛至古玩市场时,被这把古色古香的铜扇吸引,不忍离去。老板察言观色,开价就是一千。待我说出古人夏至送扇的含义,老板连连颔首,但价格上还是不松口。最终我指出了其缺陷,那就是此扇原为一对,龙扇和凤扇,分别代表“龙腾天下”和“凤舞九天”,如今一对扇子不全,只能打折售出。老板知道遇到了识货的人,说龙扇已不慎遗失,于是将凤扇以六折转让给了我。

[责任编辑:张涛]